新闻页头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图片 | 论坛

新闻首页 | 烟台时政 | 烟台生活 | 烟台经济 | 烟台教育 | 山东新闻 | 国内热点 | 国际要闻 | 体育新闻 | 娱乐新闻 |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校园频道校园法治

超级菜农遭遇招工难

 

  说起招聘的事情,贵阳市修文县曾艳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林一脸无奈。“想招聘一个管病虫害防治的、一个管培土施肥的,找了一年多了,年薪开到十万元,到现在都没有合适的。”
  
  当前,农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少地方农村正面临着“人才难觅”的困境。
  
  高额年薪却无人“接招”

  
  今年47岁的刘兴林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因为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人称“超级菜农”。2004年,做了20多年农产品经销的他,转行做蔬菜种植,却因为不重视农业生产技术,差点赔得“血本无归”。
  
  2006年,刘兴林投资200万元种植了1000亩红椒,眼看丰收在望,红椒却开始因土壤缺钙大面积出现病果。由于没有技术人员,他便按照以往经验喷洒农药,结果红椒的病情越来越重,全部绝收。
  
  “那次教训让我很受触动,从此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对待蔬菜生病,必须像对待人生病一样,得对症下药。”刘兴林说,“再说,现在老百姓讲究绿色食品,有虫眼、病斑点的蔬菜销路都不太好。”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农技人才,刘兴林开始在贵州省内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广撒“英雄帖”,邀请农业专家为自己的蔬菜基地当顾问。当时,他开出的条件是每月最多只需下基地5次,月薪4000元左右,然而没有人接受他的邀请。
  
  2009年,刘兴林的蔬菜基地逐渐走上正轨,他也着手扩大基地,进行蔬菜新品种的试验。同时,刘兴林开始物色农学专业毕业生,并开出了十万元的年薪。
  
  “求职应聘的大学生陆陆续续倒是来了不少,但是一回去就没有音信了。”刘兴林的蔬菜基地占地1200多亩,位于距离贵阳市区50多公里的修文县久长镇杨柳村。
  
  “但是公司的工作环境确实挺艰苦的,一来工作地点在农村,二来也没啥像样的办公设施,可能因此大学生才不愿意来吧。”刘兴林猜测道。
  
  “招工难”折射农业转型新课题
  
  近年来,贵阳市调整农业结构,把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发展。据2008年统计,贵阳市的菜农户数达20多万户。在一些蔬菜种植起步较早的区县,农民种菜所得收入已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成以上。
  
  贵阳市农委副主任彭玉荣说,为促进蔬菜规模化种植健康发展,贵阳市十分重视后续服务,不但对创业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而且只要菜农提出需求,农业部门可以立即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指导。
  
  虽然政府的农技人员能为菜农“分忧”,但毕竟人力有限,且难以做到长期驻点。随着生产基地种植品种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政府“上门服务”式的宏观技术指导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营户的需求。
  
  “农村蔬菜种植户碰到技术困难,不知道向政府部门‘求助’,说明农村与政府的信息对接仍存在‘错位’现象。”一位贵州的农业专家分析称,“但是,蔬菜的病虫害防治确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越是上规模的生产基地,越需要固定人员从事长期、微观式的技术服务。”
  
  据记者调查,目前,在贵阳市的蔬菜种植户中,技术方面能够“自力更生”的“屈指可数”,人才市场上可供挑选的专业人才更是“捉襟见肘”。像刘兴林这样面临着“招工难题”的种植大户并非个例。
  
  “从2007年到现在,我们专业的毕业生最终从事涉农工作的,大概只占三分之一。”贵州大学是贵州省内培养农专业人才的重点高校,该校农学院植保系副教授龙友华说,“本来农专业的人才就‘紧俏’,愿意从事涉农工作的学生,很多都进了大公司。这样一来,农村企业自然很难招到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了。”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其实,有米无妇也难炊。记者了解到,贵阳市的蔬菜产业引来了“商机”,但由于本土人才“难觅”,不少外地农产品经销商来贵阳做生意,都选择了自带技术人员。
  
  莫让人才成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
  
  据测算,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比2005年增长42%,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数量均呈现大幅度增长。但同时,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类型单一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虽然各地都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但由于有文化基础的20岁至40岁青壮年多向城市流动,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培训效果不佳。而作为重要人才补充的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工作的“通道”也尚未“畅通”,导致农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学农不爱农”“学农不务农”,农业院校培养的农业人才盼望“跳出农门”,究其个中原因,既有家庭、个人观念的因素,也有学校培养和社会鼓励机制方面的影响。
  
  “农学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但现在的人事制度是‘逢进必考’,考试内容与农学的相关性并不大,这样就把相当一部分毕业后想从事本行的农科学生‘拒之门外’了。”贵阳市农委副主任潘剑说。
  
  大学生走出校门,尚是“半成品”,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磨砺”。但在采访中,很多招工单位都感叹,本科生感觉自己是“天之骄子”,不愿进企业、不愿“下乡”;学历不高的农技学校毕业生,愿意去农村,也能吃苦,可是贵州省各中专学校或职业技术院校中,开设涉农专业的并不多。
  
  “我们正在计划,通过政府的农业科技项目,在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为农村的产业化服务。”龙友华说,“这也是高校、科研单位日后技术扶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
  
  有专家建议,要补齐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短板”,满足转型时期农民迫切的人才需求,全力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开展好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更是解决好当地中等专业技术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重要途径。
  
  

中国青年网         

编辑:钟文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搜索

“我的2009”博客大赛

·千年等一回慧眼看日环

·迎春纳福--祝福墙

·手机报数码产品团购节

·首届慈善义工征文大赛

·烟台交警在线

·直通十一运会

·百名记者直击全运会

·中秋节专题

保洁员小区内烧垃圾

烟台直航庆祝酒会举行

莱州港口吞吐量开门红

北京"小年夜"迎"春雪"

"春节热"全球升温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烟台站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