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头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图片 | 论坛

新闻首页 | 烟台时政 | 烟台生活 | 烟台经济 | 烟台教育 | 山东新闻 | 国内热点 | 国际要闻 | 体育新闻 | 娱乐新闻 |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校园频道心理园地心理故事

走过抑郁,我更坚强

 

  曾被抑郁症困扰的吴玉,是上海某广告公司的职员。强大的工作压力诱发了她的抑郁症,让她体验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她说,抑郁症并不像某些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一场人生的感冒;它给人带来的伤害,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超强的工作压力诱发了我的抑郁症
  
  曾经有心理学家说,所有可以追述到童年的心理问题,都是很严重的问题。我童年是跟外祖母一起生活的,回到父母身边后,一直没有跟他们建立起很好的亲密关系,加上父母对我管教很严厉,而自己又是性格内向的人,遇到问题大多闷在心里。女孩子在青春期和恋爱、结婚、生子的过程中,是会遇到很多困惑,但对于我来说,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好,就这样走到现在。
  
  一个人的职业、家庭、情感等问题长期未解决,短时间内可能没有什么症状,但这些问题会在未来的路上等着你,一旦遇到激发它的诱因,就会爆发出来,抑郁症,就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我的抑郁症诱因,就是超强的工作压力。
  
  当时我在广告公司做企划,压力很大。2002年10月下旬,我接到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完成一个企划案。这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也的确不可能完成,但公司要求把它变成现实。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再难再累的工作,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完成。结果,我按要求完成了这项超强度的任务。然而,这次经历就像台风一样被把我刮倒了——身体和精神一起崩溃。我觉得全身的精力都被抽空了,抑郁症的症状开始逐一出现。
  
  忧郁的情绪常常不请自来
  
  平时,每天早晨出门的时候,儿子还没起床,而当我夜里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儿子已经进入梦乡了。过去,这对我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现在,我开始对工作和生活的价值产生怀疑。忧郁的情绪常常不请自来,我无法控制。
  
  哭是抑郁症患者较普遍的生理反应。当忧郁情绪上来时,我会在工作场合无缘无故地哭泣;走在街上,突来的忧郁情绪也会让我对熙熙攘攘的行人泪流满面。我越来越自闭,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对跟人交往有一种病态的恐惧,除了上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缩在自己的家里,觉得只有这个角落才是最安全的。我时常回忆过去,把自己关在小书房里,呆呆地坐着。我开始对生活产生怀疑,常常问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自杀的念头不止一次地出现。
  
  吃饭对我来说成了一种负担,对着满桌的美食,我毫无食欲,体重在一年之内减轻了三十多斤,朋友们见到我,都说我瘦得脱形了。
  
  “发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对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第一重要的是自己的病情被确诊,进而才能得到相应的治疗。但“发现”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这是一种并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并了解的精神疾病,包括医生,所以有很多人被误诊。我自己就是在一年之后才被确诊的。那一年中,当地的医院几乎被我跑遍了,得到的诊断无非是亚健康、神经衰弱、失眠等等。但潜意识里我始终觉得这些诊断不对劲,却搞不清什么地方错了。后来,我到一家医院看内科。那里的内科诊室有三间,我拿着挂号的单据懵懂地走进其中的一间。当我把自己的症状一一详述以后,医生说:“你这些情况应该是抑郁症的反应。”“抑郁症?”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但直觉却告诉我:这回好象对了。当医生跟我解释了“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和病症以后,我知道,自己的病终于得到确诊了。
  
  一次危险的经历
  
  抑郁症患者,很多角色是不能胜任的。比如母亲这个角色。有一次,忧郁的情绪又一次袭击我,我躲进书房,整整坐了一天。恰好那几天儿子生病,躺在床上。可是我却无心照顾,也不敢靠近儿子,因为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他。老公下班回来,看见家里这种状态,非常生气。其实他也被我的抑郁情绪传染了,开始跟我发脾气,说了很多极端的话,那些话让我非常伤心。那天夜里,我几次站在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斗,心想,这个家是我最后的屏障了,如果连这里都不能容忍我,我真的无处可去了。我又一次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如果当时我纵容自己,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回想,那真是一个危险的夜晚。
  
  工作压力只能加重抑郁
  
  工作上,我一直是很要强的人,当然不会辞职。但是畏惧的心理又使我不敢把自己的病情跟部门主管或人力资源的负责人说,所以只能依然像往常一样上班,承受同样沉重的工作压力。而事实上,职场压力对抑郁症患者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我的一些异常反应开始让身边的同事觉得怪异,比如莫名其妙地流泪,拒绝同事间的社交活动,时常在座位上发呆,烦躁不堪时会说出一些不合适的话语……所有行为的结果,都只能让我跟周围人格格不入,同时也会反过来加重我的抑郁情绪。
  
  该不该继续工作,这是很多抑郁症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因为这种病不同于其他身体方面的病症,使人丧失工作能力。它是一种精神疾病,不发病的时候,跟正常人没有区别;一旦发病,也只是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些不良情绪的反应,算不上什么病。目前社会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还处于很低的层面,况且外人没有义务负担当事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所以也不能指望别人对你的宽容和理解。而且,抑郁症患者所服用的药物,是有副作用的,它能抑制抑郁的情绪,但也会使人的其他反应相对缓慢,这会影响工作状态,使人工作效率、反应能力、行动能力都相应降低。
  
  抑郁症必须通过药物治疗
  
  我开始遵照医嘱服药,并有了切身体会:当那种病态的情绪上来时,必须通过药物才能控制。很多人以为抑郁症只是当事人的性格问题,调整一下心态或进行一些心理辅导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对抑郁症的误解。抑郁症跟其他疾病一样,是需要服药治疗的,而且药物的价格不匪。
  
  除此之外,我还看了很多关于抑郁症和心理学方面的书,让我获取了许多相关知识,同时也为我积蓄了比较厚实的心理能量,这对于配合医生的治疗和自救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先辞去了那份压力很大的工作,改变作息时间。每天增加运动量,散步、爬山,周围的山几乎都爬遍了;逛街,看街景,看行人;参加社区活动,主动跟朋友联络……渐渐的,我开始重新融入到社会中。
  
  朋友的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有一个作家朋友,知道我的情况后,就每天早晨给我发短信,“今天的阳光不错,出去走走吧”、“起床了吗?下楼买份报纸吧”、“有个电影很好,可以去看看”……都是一些很平常的话,但很温暖。
  
  写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我把每天的经历、感受记录下来,写完后,就有一种全身舒展的感觉。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状态下,我又开始找些事情做,甚至还为一家公司写了一份企划案。但这次完全不同于过去,没有紧迫感,也没有负担,完全凭兴趣,写起来备感轻松,游刃有余。结果让对方很满意,还给了我一笔不匪的报酬。
  
  从抑郁中脱身而出
  
  从抑郁症中脱身而出,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是的,这需要时间,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需要全力配合医生,也需要自救,更需要家人、朋友的鼓励和帮助。而最重要的,是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庆幸的是,我做到了。这段经历,让我的身心都经历了一场磨砺,它没有击败我,反而使我增加了能量和勇气,对未来的生活,我充满信心。
  
  为了让读者对抑郁症有更深入、确切的认识,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杨华渝。杨教授说——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而绝非性格懦弱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属精神病范畴,患者极端痛苦,并丧失劳动力。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10%左右,其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超过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在一生中会出现两次以上的抑郁发作。抑郁症不是个性缺陷。它不是“情绪”或人格软弱的表现。
  
  要分清“抑郁症”和“抑郁情绪”
  
  由于抑郁症逐渐被大众所了解,人们对抑郁症的定义也宽泛起来,很多人把抑郁情绪也归结为抑郁症,这是不科学的。人的一生总会有很多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刻,都会有抑郁情绪产生,但这并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可分为外因性抑郁和内因性抑郁。由外界因素造成,如工作、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诱发的情绪忧郁,是外因性抑郁;由大脑神经介质紊乱等内在因素引发的情绪忧郁,是内因性抑郁。通常医学上所说的抑郁症,主要是内因性抑郁。另外有些抑郁情绪是如躯体得病,或服用某些药物而产生副作用等因素诱发的。
  
  抑郁症成功治愈率很高
  
  8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可以成功获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并用。而一些辅助疗法,如改变生活方式、锻炼、瑜伽、健康饮食等,都有助于摆脱因压力而导致的抑郁症。如果你或你的熟人已经被诊断患有抑郁症,那么摆脱抑郁阴影的有效治疗方案是唾手可得的。
  
  抑郁症是复发性疾病
  

  如果发作一次,会有50%的机会再发作;二次发作后,第三次发作机会升至70%,而三次发作后,再发作机会就高达90%以上。据估计,慢性抑郁症患者中15%的人自杀身亡。
  
  抑郁症患者不要讳疾忌医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观念比较淡薄,对健康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生理健康的层次,这种状况应该被逐渐打破。所以,如果你或你的亲人得了抑郁症,千万不要感到见不得人或低人一等,更不要忌讳去精神病院看医生。否则,任病情恶化,甚至发生惨剧,都将悔之晚矣。
  
  家属的首要责任,是防止患者自杀
  
  对家属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预防患者自杀。因为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内因性抑郁患者,会把自己的病情隐匿起来,使别人不易发觉。而事实上,每天凌晨醒来时,是抑郁症患者一天中情绪最低的时候。许多自杀的抑郁症患者,都选择在早晨自杀。作为家属,不要被患者一时的缓解状况所蒙蔽,要时刻警醒。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在抑郁症患者的名单中,有很多历史名人: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
  
  狄奥多·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文生·梵高(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玛丽莲·梦露(美国影星),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张国荣(香港歌星)、崔永元(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嘻客健康网         

编辑:赵文银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搜索

“我的2009”博客大赛

·千年等一回慧眼看日环

·迎春纳福--祝福墙

·手机报数码产品团购节

·首届慈善义工征文大赛

·烟台交警在线

·直通十一运会

·百名记者直击全运会

·中秋节专题

保洁员小区内烧垃圾

烟台直航庆祝酒会举行

莱州港口吞吐量开门红

北京"小年夜"迎"春雪"

"春节热"全球升温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烟台站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