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头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图片 | 论坛

新闻首页 | 烟台时政 | 烟台生活 | 烟台经济 | 烟台教育 | 山东新闻 | 国内热点 | 国际要闻 | 体育新闻 | 娱乐新闻 |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校园频道性教育专家谈性

妇女易感艾滋病的因素

 

  性知识匮乏
  
  相对男性来说,妇女尚难以获得有关预防艾滋病的信息是全球大部分国家与地区的事实。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文化观念要求妇女在性行为中扮演被动角色,要求妇女对与性有关的事保持一无所知,妇女也得不到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的培训。结果是,没有渠道向妇女和女孩提供与性有关的信息,数以百万计的女孩长大了,但对自身生殖系统以及艾滋病病毒/性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知之甚少。即使学校有性教育课,女孩也得不到益处,因为女孩(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比男孩会更早地因贫困等原因而离开学校。同时妇女和女孩在获取这些信息时也会犹豫不决,因为要求女性在结婚时为处女的社会观念使对她们不敢了解与性有关的事,否则会给人留下性活跃的印象。妇女缺乏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导致她们在性活动中容易发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
  
  女性生物学特点
  
  科学家在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中发现,因为男女身体生理构造不同所致,艾滋病病毒在男性和女性身上的感染不太相同,艾滋病女患者往往会感染数种艾滋病病毒。与男性相比,性交中妇女接触或暴露给其性伙伴的黏膜面更大。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精液,其含有的病毒浓度要高于妇女的性分泌物,这使得男方传给女方的机率高于女方传给男方。研究表明,在没有保护的性交中,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是男人的2至4倍。而年轻妇女的生物脆弱性更大。生理上尚未成熟的子宫颈和不足量的阴道分泌物对艾滋病病毒的屏蔽作用更小,性交时的撕裂和出血,无论是因为“粗暴的性行为”还是生殖道前部的残缺,都会成倍地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联合国艾滋病全球传播报告也指出,就生物学而言,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上这种疾病,因为她们在性生活期间和她们的首次性经历中更易接触到大剂量的病毒。她们的首次性经历往往是与比自己大5至15岁的男子进行的.这些男子也许早已感染了艾滋病。
  
  妇女身体的原因增加了对艾滋病的易感性。与此同时,在社会观念中,妇女怀孕和分娩的痛苦属于正常,这又使得妇女因分娩造成的损伤和伤口得不到及时治疗,其生殖健康会处在慢性不良的状态之中,从而增加了感染危险。
  
  社会性别不平等
  
  男女两性之间在经济关系、家庭结构以及社会文化中的权力不平衡和不平等,使许多妇女没有能力与性伴商讨安全性行为。仅仅在选择性关系和性行为中,妇女就受到多重限制。这种不平等表现在:
  
  家庭内的不平等。一般来说,男性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社会角色扮演等方面均高于女性,这种不平等导致了男女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力不平衡,男性理所当然地拥有家庭事物的决定权,而妇女却存在着提出离婚的法律障碍、强迫婚姻、对家庭财产的拥有权和控制权等一系列问题。妇女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女孩受教育权不能自主。女孩早婚也是导致家庭权力不平等、进而增加妇女对疾病易感性的原因之一。与年长男性结婚造成了夫妻之间在经历、发言权、经济自主性方面极大的不平衡。在许多地方,由于早婚、怀孕、经济困难或家务等因素,女孩辍学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男孩。教育和就业前景的受挫注定了这种不平等将持续整个成人期。在未入学的小学学龄儿童中,女孩占大多数。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的国家,过去10年里女孩的入学人数不断下降。调查表明,在15至19岁的男孩和女孩中,有基本知识、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免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孩少于男孩。
  
  妇女没有经济自主权。妇女在经济上和财政上依赖丈夫、其他男性亲属、上司和男人,这种种情况表明妇女面临着随时有可能被动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对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妇女而言已成为特别紧急的需要。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自主,就更易陷入贫穷的境地、受到暴力的伤害,甚至沦为无家可归。而贫穷会严重地妨碍妇女拒绝同她认为有危险的人发生性关系的能力,她们会铤而走险忍受性暴力或以不安全的性行为换取金钱、住房、食品或教育。
  
  

东方网         

编辑:钟文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搜索

“我的2009”博客大赛

·千年等一回慧眼看日环

·迎春纳福--祝福墙

·手机报数码产品团购节

·首届慈善义工征文大赛

·烟台交警在线

·直通十一运会

·百名记者直击全运会

·中秋节专题

保洁员小区内烧垃圾

烟台直航庆祝酒会举行

莱州港口吞吐量开门红

北京"小年夜"迎"春雪"

"春节热"全球升温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烟台站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