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学者”纷纷登台,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台下座无虚席,听众心领神会、热情互动。这是出现在郑州外国语中学的场景。该校为增加学科知识的外延,培养带动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自2006年年底开辟了第二课堂——中学生学科专题讲座活动,被师生称为校园版的“百家讲坛”。
讲座活动两三周便会举办一场,内容不限于课本,而是拓展课堂,培养兴趣,主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刚开始时,很多学生觉得意外,继而感到新奇,最后变为惊喜。他们没想到老师所讲到的都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没想到自己平时熟悉的老师一个个都成了才华横溢的学者。
“嫦娥一号”刚刚传回月面清晰图像时,物理教师王延钊以此为引子讲述人类“芯”生活、黑洞的形成等物理知识,为学生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历史教师程彩霞的“奥运·吉祥物·福娃”,让学生增长了许多奥运知识;语文教师梁永艳的“走近苏轼”让学生对这位宋代大文豪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百家讲坛”性质的学科专题讲座不仅深受学生欢迎,也受到教师的青睐。主讲教师提前半个月即着手精心准备资料,力求构思巧妙,通俗易懂,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程彩霞认为,讲座不同于课堂,但对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提高机会。
学校副校长王丽娟说,教师队伍的发展应该走向专家型、学者型,这项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陈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