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庆祝第18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7-11-08 09:27:00 来源: 烟台日报 作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事业是一项神圣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昨日,烟台市召开庆祝第18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市直新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各媒体主要负责同志、部分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以及中央和省驻烟新闻机构新闻记者,一起回顾走过的历程,分享取得的成绩,憧憬未来的发展。6名新闻工作者进行了交流发言,表示要继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烟台新闻事业增光添彩,为推动烟台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实现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以下为发言摘登。

不忘初心,做好党报把关人

 

  《烟台日报》副总编辑 邹海东

  有着72年光荣历史的烟台日报,从成立之初起,坚守的就是为党和人民传播新闻的立场。无论岁月怎样更迭、时代怎样变换,这一立场始终没有变,始终牢牢扎根在一代又一代报人心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如何更好坚守这一立场?在多年的夜班编辑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必须确立把关意识,主动把关,牢牢把关,才能辨真伪、正是非,使差错无处藏身。只有把好关,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传达到广大群众中。

  不忘初心,做好党报把关人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不允许你有任何的马虎心态,不允许你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导向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这责任,在我理解就是要把好政治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鲜明提出新闻舆论工作48字的职责和使命,并强调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这告诉我们: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不出现政治性差错是党报必须坚守的红线。

  不忘初心,做好党报把关人是一份坚守。这份坚守,在我看来,就是要秉承“工匠精神”坚守好自己的职责。无论是在报纸把关上,还是在传播方式的创新上,都需要有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每天晚上,以严谨细微、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选择稿件。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恰恰来自于严格的“把关”。把关的过程,不仅是对事实真伪进行核实判别,更是对所传播内容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每天晚上,以严谨细微、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编辑修改每一个稿件、每一个标题,精心制作每一个版面,确保“质量”达标。

  不忘初心,做好党报把关人是一份付出。我从2011年开始从事夜班编辑工作,至今已有6年。6年来,除了春节能休5天班以外,其余日子都上班。6年来,我的黑夜比白天多。记得有一次,等新华社通稿等到凌晨5点多,版面排好签完已是7点,下楼要回家,碰到来上班的同事。他很奇怪地问我:“怎么上夜班还来这么早?”我笑笑,告诉他:“我刚下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新闻人,唯有牢记职责与使命,不忘初心,才能不负重托,真正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甘洒热血写青春

   大小新闻客户端副总编辑 刘洪涛

  “甘洒热血写青春”,这是记者节前,我的脑海里瞬间闪出的一句话。我是1977年出生,在大小新闻这个集体里已被列入“老腊肉”的行列,但大小新闻是一个新生的媒体,“年轻”是他的属性,从业者都需要有青春的激情。正因为这个行业“年轻”,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大小新闻的每一位,都凭一腔热血砥砺前行。从大小新闻筹备之初,我便加入了这个团队,是创业“四人团”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央三大媒体时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

  的确,移动新媒体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我在大小新闻负责新闻采编和平台建设,每天思考的就是如何使内容更加贴近用户。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的采编团队、技术团队和美编团队几乎快要被逼疯了。以我们的采编团队来说,每天早上6点半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通常要工作到11点,有突发重大新闻还要更晚。平均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也终于让我这块“老腊肉”的身体提出了抗议,腰椎仅今年就出现了两次膨出,骨节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疼痛钻入骨髓。为了不影响工作,找中医做了复位,简单恢复了几天便又投入到工作中。在家人的眼里,我总是在工作。今年8月底,母亲突然在一天中午打来电话:“有没有时间接你爸去做个检查?”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我爸怎么了?”“便血小半年了,你有时间就回来接他去做做检查吧。”母亲从来不会主动说起二老的身体,每周的电话里也总是说些好话。当时,正好赶上一次重要的报道,我临时请发小联系了莱州人民医院,让父亲去做前期检查,直到任务接近尾声,才急匆匆赶回去陪他做肠镜。其实在大小新闻,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痛和泪的故事,但为了这份年轻的事业,大家都默默奉献着。付出总有回报。目前大小新闻用户数突破152万,这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大小新闻团队最好的褒奖。四十不惑,但我仍充满青春的力量。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可能与机会,我愿与各位同仁一道,在媒体变革的大潮中,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甘洒热血写“青春”,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再立新功,谱出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我的新闻情缘

   烟台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记者 段瑜

  11月8日,这是一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日子。2005年大学毕业来到烟台广播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至今已整整12年了。12年来,作为一名记者,我有幸见证了港城蓬勃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用手中的笔和话筒记录下魅力烟台的点滴变化,我要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赋予我的这份光荣。

  我非常珍爱自己的工作,每次采访,我都会全力以赴,因为我知道:敬业,才有事业。

  2008年汶川地震震惊世界,灾后重建牵动着爱心烟台。在之后的3年对口援建时期,我两次赴汶川灾区,冒着余震、滑坡的危险,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深入我市对口援建的漩坪乡、白坭乡,将烟台高起点高标准援建灾区、我市志愿者无私无畏救助灾民的感人事件及时报道出来。

  要成为一名好记者,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责任感。2014年夏天我曾随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采访团到西藏聂拉木采访我市援藏工作。那里山川雄峻,道路奇险,我们克服高原反应,历时十几天,走遍了聂拉木县的5乡2镇、20多个行政村居,实地走访了十几个主要援藏项目现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聂拉木县受灾严重。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立即与正在聂拉木县工作的烟台援藏干部取得联系,并在第一时间积极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联系,地震发生后3小时,正在聂拉木樟木镇现场救灾的烟台第七批援藏干部李冬接受了“中国之声”的电话采访,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当地受灾情况和救灾进展及时传递给全国听众。随后26号、27号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节目,连续在突出位置播发了聂拉木地区干部群众积极开展震后抢险救灾的消息,展示烟台援藏干部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工作的良好精神风貌。

  4·25尼泊尔大地震后,市里再次组织新闻媒体赴聂拉木采访报道救灾工作,这是我第二次进藏了。那时候,聂拉木余震不断。我们白天赶路采访,晚上在帐篷里写稿子,将前方的情况及时传递回来。这次聂拉木采访的困难和艰苦意想不到,但却沉淀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个年轻的广播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广播《新闻早报》这个品牌传承好?我觉得答案就是: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我们会更加努力!

信任与责任感

   烟台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部记者 徐子植

  我2006年参加工作,自2011年至今专职负责市委主要领导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我想与媒体同仁分享两个从业关键词:信任与责任感。

  第一个关键词,信任。在今年,也就是2017年度烟台两会会前,新闻部主任告诉我们全体记者,2017年两会报道将打破以往的人员安排,不再由我进行全部的后期编辑合成,而是由包括我在内的四名骨干记者分别负责,我当时心里是有些疑惑,也有些失落的,这是不是对我的不信任?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却发现:往年,同事们关心的重点是自己的分工内容;今年,每个人都会主动的与我沟通讨论全场的拍摄要点和细节。

  往年,是我一个人在机房进行后期编辑;今年,同事们主动的来到机房,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互相提出自己的建议,气氛紧张而活跃。

  就这样,2017年两会报道顺利完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这样的安排,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种高度的信任。第二个关键词,责任感。有时候遇到重点采访,前后大半个月的时间,我扛着摄像机,每天计数都能达到几万步。实在是胳膊麻了、腿酸了,感觉少拍几个镜头也说的过去的时候,是对工作要尽职的责任感和牢记着的台里各级领导对我的要求,让我坚持下来。将整个采访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不仅自己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也为后续相关报道,留下了丰富的视频素材。

  这期间还有一件趣事让我感触颇深。在一次调研采访中,我抢占最有利的拍摄位置后占位时间挺长的,同行工作人员开我的玩笑,说,子植啊,你也是个老记者了,拍的还是这么慢啊?

  其实,拍的慢,拍的久,不仅脑力上要保持思考,体力上也同样不轻松,但身为电视时政记者的责任感,一直在驱使着我不畏苦、不怕累,将每一次电视时政报道都拍摄得有头有尾,有血有肉,有故事有内容,最大限度地将王浩书记务实、求真的工作风格,通过我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来,报道出去。

  面对明天新的挑战,我将不疲惫不懈怠,耐得住辛苦、守得住寂寞,始终带着这份电视人的责任感,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弘扬主旋律助力烟台经济社会发展

   《大众日报》烟台记者站 董卿

  今年以来,作为《大众日报》的派驻机构,烟台记者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各区县亮点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内容涵盖烟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党建引领等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大众日报》头版刊发烟台市稿件19篇,其中头版头条1篇,头版倒头条11篇,各类稿件300余篇,发稿数量、位置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茅。作为省驻烟媒体,大众日报烟台记者站下一步将更加积极地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用我们手中的笔和镜头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旗帜鲜明讲政治,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服从服务党委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深入一线,直击现场,为烟台的跨越式发展鼓与呼,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三贴近”落实“走转改”,遵循新闻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引导力、传播力。鼓励和引导记者走出去、沉下去,深入基层采访,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呈现烟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通过快捷、权威、准确的报道,使全省读者及时了解烟台各项工作的新动态、新面貌。主动沟通,增强互动。要继续加强与市直各部门,县(市、区)党委政府的联系和联动,借助《大众日报》主报和“两微一端”等平台,联合统筹大众报业集团驻烟各媒体,共商烟台宣传大计,进一步增强重大主题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全省范围内讲好烟台故事,传递烟台好声音。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大众网烟台记者站站长 吴磊

  2012年3月份来到烟台工作,至今我已经在烟台度过5年又8个月的时光,5年多的时间,网站取得长足发展,而我个人也收获良多,在烟台喜获一双儿女,有幸当选为第十四届“烟台十大杰出青年”。这一切,让我视烟台为福地,对烟台而感恩,为烟台而努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在烟台难以离开”的含义。

  过去五年的时间,烟台大众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宣传烟台、服务烟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烟台大众网的相关工作情况。

  做责任媒体:发现问题,报道问题,解决问题。一个新闻媒体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对它认可与信任。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社会、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做“责任媒体”始终是我们最重要的基石。这不仅赢得了网友的认可,更让网站成为党委政府化解舆情风波的好帮手。没有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是不会长远的。新闻媒体有别于一般企业。单纯向“钱”看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坚持通过创造社会效益来带动经济效益增长的原则,近年来收到良好效果。

  持之以恒,吃苦耐劳,打造扎根乡土的少林派。志在少林,并不是说我们要当第一,而是希望将烟台站塑造出少林浑厚扎实的禀性、阳刚坚定的气质。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地方站的站长,我们能给予团队的物质财富有限,但根植于大家心里的那份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却是弥足珍贵。希望未来的路上,我们能够继续坚持自己从事新闻事业的初心,把网站做成平台,然后利用这个平台来为公益铺路、为百姓服务。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鑫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张术平龙口调研:全力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张术平强调,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服务业实现增量崛起。[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
  • 陈飞到各县市区调研: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调研期间,陈飞深入工厂车间、项目现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民生等情况,分别听取了各县市区工作情况汇报,了解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八项重点任务,努力开创各项...[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
  • 张术平福山调研:深入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张术平强调,2019年是烟台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尤为重要。各级各部门要以100项“三重”工作为抓手,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卡实工作责任强化调度督导,争取早日取得实质性突破。[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
  • 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驻烟服务队座谈会召开

    昨日上午,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驻烟服务队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张术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涛主持会议,市委常委、秘书长于松柏出席会议。[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
  • 张术平调研金融工作

    1月4日上午,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深入到烟台银行、烟台农商银行和烟台银保监分局调研金融工作。 张术平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与经济发展休戚与共、互促共赢。[详细]

    01-09 21-01YMG
  • 张术平到芝罘区调研

    张术平指出,中心城区建设事关烟台长远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张术平强调,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关键要落脚到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上。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施工,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