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胶东之绿色烟台:厚植绿色发展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1-08-19 22:47: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世毅

  编者按:协同振翅飞,五色绘胶东。自胶东经济圈成立一年多以来,胶东五市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城市竞争力进一步跃升。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五市携手阔步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大众网·海报新闻应时启动“五色胶东”系列采访,以“红、金、蓝、绿、橙”五色为底色,聚焦胶东五市红色革命历史、金色农业农村提档升级、蓝色海洋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环保、橙色温暖民生五个领域,书写五市担负新使命、合力打造高质量城市圈的新篇章。

  烟台城市风光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世毅 王艳 烟台报道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烟台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港城,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烟台样板”。

  碧海、蓝天、青山,烟台地理环境优越,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山丘起伏和缓,生态资源丰富。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烟台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努力使绿色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风光(张吉华 摄)

  推动海洋绿色产业转型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画卷

  夏季的长岛,潮起浪涌、草木苍郁、生机勃发。这里海洋生态环境优良,生物资源富集,是天然的岛礁型海洋牧场,更是渤海、黄海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孙家村东源海洋牧场就坐落于此。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勤劳朴实的长岛人,在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实践过程中,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持续发力海洋生态保护。

  2015年以来,东源海洋牧场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合作,通过科学调研,确立了“固藻集鱼”的模式,即通过海洋植被养护修复,促进本地天然渔业资源发展。“海洋牧场先后投资1600万元,投放各类礁体10万方,通过培植海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养殖。”南长山街道孙家村书记孙成伟颇为自豪。

  依托资源丰厚的海洋牧场,东源海洋牧场有限公司成立了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73.6%的村民加入到了合作社中。村民孙业彤就是合作社的一员,加入合作社之后,孙业彤的生活是越来越有滋有味了,“生活有了质的变化,更关键的是环境越来越美了,过着特舒心。”孙业彤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建牧场、养海参、搞垂钓,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起来,提及海参销售这一项,孙家村年均收入200余万元,拉动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社员户均增收8000余元。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风光(张吉华 摄)

  目前长岛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处,省级海洋牧场6处,累计确权海洋牧场用海126宗,34.9万亩。

  东源海洋牧场作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保护了生态、富裕了百姓。长岛人在绿色生态发展实践中坚持山水林海城系统谋划、生态修复与生态景观一体推进、全域治理统筹实施,不断厚植长岛生态优势,历史性地实现了“七个百分之百”:100%拆除了全域80台风力发电机组,100%完成了有居民岛屿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治理,100%禁止旅游车辆进岛、淘汰燃油公交车、禁止岛内新增燃油机动车辆,100%完成了城区集中供暖电代煤改造,100%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00%实现城乡污水无害化处理,100%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翻开长岛“答卷”,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长岛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多年未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长岛,北海狮、黑天鹅、海龟等物种出现,白江豚、鲸鱼等成群现身,东方白鹳、黄嘴白鹭、苍鹰等迁徙鸟类数量明显多于以前,境内发现的鸟类占到全国鸟类种类的24.2%。2019年11月,长岛更是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创新实践中,在“两山”转化有效路径的探索中,在长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洒水车在路面进行作业

  让蓝天常在 多措并举助力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海更清、天更蓝,自2018起连续三年,烟台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山东省第二,而在今年1-6月份,PM2.5均值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9%。臭氧均值浓度为15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6%;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3.96,同比改善0.3%。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烟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成绩的取得固然不易,空气环境有效改善,离不开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治理。在提高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中,烟台市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积极推动扬尘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印发了《全市扬尘污染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对道路保洁、施工工地、渣土运输、裸露土地、工业无组织排放、港口扬尘、矿山扬尘等方面开展行动,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改善PM10等重点指标。

  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刀刃向内、自我革新,作为一家传统粉丝企业,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造了多元大循环发展体系,更是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为彻底改变传统粉丝生产效益低、链条短、污染重等问题,双塔食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眼废水、废渣等循环再利用,在行业内首创“1+10”全封闭循环生产模式,真正实现吃干榨净、变废为宝。“1” 代表一粒豌豆,“10”代表一粒豌豆可以生产出淀粉、粉丝、蛋白、纤维、低聚糖、白蛋白(蛋白肽)、生物质天然气、沼气发电、食用菌、有机肥等10余种产品,未来这一产业链还将进一步丰富和延伸。

  在废水利用环节,废水经发酵沼化处理后,产生沼气,用于发电、供气和汽车燃气,沼渣沼液用于发展农业、改善土壤。在废渣利用环节,利用粉丝生产中产生的下脚,生产食用菌后的菌渣与沼化污泥混合发酵,制取生物有机肥。通过废料的循环利用,形成了政府要绿、企业得利、农民受益的多赢局面。

  观海路上市里公园

  做实做细城市绿化养护 共促城市生态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城市是否宜居,城市的生态品质至关重要。烟台在前行的道路中,持续做好生态保护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烟台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城市的“绿色”,和人类生产生活最为息息相关,在加快推进城市生态建设中,烟台市城管局园林建设养护中心不断创新思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社区绿地游园建设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联动互补。

  红旗东路游园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红旗东路游园便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在这里舒展筋骨、锻炼身体;年轻人推着婴儿车,徜徉这花红柳绿的美景,带孩子感受这鸟语花香,连路过的行人也纷纷停下繁忙的脚步,驻足小憩片刻。家门口就能有小公园,仿佛片刻间被施了魔法,让原来脏乱不堪的地方焕然一新,变身成为兼具“颜值”和“功能”的文体活动场所,这让市民李女士激动不已。

  观海路两侧园林景观

  红旗东路游园改造工程利用优化植物配置,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慢行步道,搭建廊架,设置亮化照明灯,引进健身器材和儿童设施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改造,让广大市民早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可畅行、可休憩、可观赏”的温馨小公园。

  烟台市城管局园林建设养护中心一直致力于完善城市景观和生态要素的空间载体,在社区游园项目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足“绣花功”,不断提升施工质量、注重文明施工,全力把各个社区游园打造成为城市品质生活的“点睛之笔”。

  据了解,今年,烟台市城管局园林建设养护中心将对部分社区绿地游园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对机场路、奇山、新桥、第一海水浴场及黄海周边等绿地游园进行改造提升,在原来绿地的基础上整合道路系统,完善功能分区,实行动静分离,满足不同年龄人的需求;增设便民服务设施,改善游园环境,满足居民的游园体验,提升周围居民的幸福指数。

  海上风电塔筒安装

  绿色能源发展“加速度” 未来可期

  绿色能源生态环保,前景广阔。近年来,烟台准确把握能源发展新阶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打好系列组合拳,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跑出绿色能源发展“加速度”。

  八月的海阳,海风习习,风景如画。得天独厚的海域风能资源不仅为海阳送来了清凉,也勾画了烟台海风发电的蓝色梦想。2019年,海阳迎来了“省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千载难逢的“风口”,新机遇犹如一股巨大的浪潮,拍打着这座蕴含生机的滨海小城。2019年12月,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相继获批落户海阳,2020年4月20日,上海电气风电海阳智能基地项目开工,拉长了风电产业链条。库珀风机附件生产基地、海上风电法兰制造等项目循迹而来,项目迅速落地开工,海阳风电产业版图渐渐清晰。今年7月,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首条35千伏海底电缆首端顺利接入4号风电机组,浩荡海风将在年底吹来第一度清洁“绿电”。

  放眼望去,海阳已隆起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助力烟台绿色能源崛起。其中,总投资109亿元的半岛南3、4号风场年内将并网发电,远景能源和上海电气等风电制造项目年内实现批量生产,实现山东首个海上风场落户海阳、山东首台风电机组在海阳下线、山东首台海上风电塔筒在海阳竖起、山东首度海上风电将由海阳发出“四个第一”的目标,到2023年形成500万千瓦海上风电整机制造能力和100亿元销售规模。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

  当下,“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如何减碳才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烟台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借力自身核电产业优势,烟台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先试先行,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9年11月,山东海阳核电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用,作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的先河,为实现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了“山东方案”;2021年4月,覆盖海阳城区450万平方米的核能供暖工程全部启动,年底将实现全市核能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今年5月,世界首创的“水热同产同送”示范项目获得海阳核电工程验证,通过对核能进行先发电、后制水、再供暖的三级高效利用,首次实现了在“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供能面积1万平方米,每日可提供饮用水120吨。领域科研攻关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同步解决我国北方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开辟了新路径,为世界“零碳”供热和“零能耗”制水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三大核心城市”之一,烟台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大作为冲刺绿色低碳转型,在能源高质量发展上作大文章。据悉,截至2020年底,烟台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50.8万千瓦,占全省17.8%;年发电量近290亿千瓦时,占全省35.2%,位居山东省第一。这一串串亮眼的数据,彰显了烟台能源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加速调优全省能源结构的责任担当。

  烟台山景区风光

  行走在烟台大地,碧海蓝天、青山翠绿,一幅幅风光旖旎的生态画卷令人目不暇接。勾画“十四五”波澜壮阔新图景,烟台阔步前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基本建成生态环境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为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小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