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队牵线,女博士指导!烟台“爱心菇”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

2020-02-21 19:47: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种植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

  大众网·海报新闻烟台2月21日讯 (记者 刘慧慧) 近日,烟台市委组织部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发起“同心战‘疫’ 爱心助农”网络公益活动,短短两天时间,莱山区郑家庄村7000余斤受疫情影响滞销的大球盖菇就被订购一空。作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效绿色有机农业项目,郑家庄村大球盖菇项目由省派莱山乡村振兴服务队协调引进,由鲁东大学女博士创新团队引导种植并给予技术支持。在这场刷爆朋友圈购买“爱心菇”活动背后,那些不为网友所知的乡村振兴、科技助农的故事同样让人感动。

  强强联手振兴乡村产业

  作为省派莱山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一员,来自于鲁东大学的宋志忠副教授到达驻地后,随服务队对包帮村郑家庄村进行了充分调研和考察。服务队经过深入研究,因地适宜制定了郑家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就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生态保护循环发展,产业引领全面振兴,第一步就是发展高效绿色有机农业促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是引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为重要的一环,首要任务就是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让老百姓的口袋和脑袋都富起来。”宋志忠说,服务队首先就想到了鲁大女博士创新团队。

  “科技和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起关键作用,服务队紧紧依靠高校院所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借助我来自于鲁东大学的优势,服务队和鲁东大学像亲戚一般交流走动起来。鲁东大学农学院有很多传统的优势产业项目,那我们乡村振兴服务队要做的就是帮助村里引进这些依靠科技引领合作社强村富民的优势项目,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宋志忠说,鲁大女博士创新团队的食用菌种植是个很成熟的项目,已在多个省份科技送下乡、扶贫又助农,曾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帮郑家庄村引进种植食用菌,成了服务队产业振兴的重要项目。

  “女博士创新团队的同事们也十分支持我们服务队的工作,在郑家庄村种植食用菌是一个双赢的项目,通过高校科技的力量来为老百姓服务,既可以帮助村里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也践行了女博士创新团队把‘论文写在乡间大地上’的初衷,可谓一举两得。”宋志忠说,服务队帮助村里新上了几个高标准大棚,大球盖菇和羊肚菌是大棚致富项目的两个品种。去年11月份,服务队和女博士创新团队带领着村民正式进入大棚进行播种。

村民对采摘的大球盖菇进行分装

“爱心助农”网络公益活动

  全程技术指导科技助农

  记者了解到,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种植的食用菌之一,刚刚在烟台开始推广种植,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老百姓对大球盖菇不像咱常种的花生、小麦那样熟悉,并且种菇本身技术含量较高。”大球盖菇项目负责人、鲁东大学女博士团队成员李维焕告诉记者,这是第一年种植,女博士团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郑家庄村民种植。“如何发酵基质、如何铺地起垄、如何接种定植,到后面的大棚温度控制、湿度控制,我们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李维焕说。

  “考虑大球盖菇的收获期,我们一开始预期是在春节前后收获,可以赶得上春节和元宵节两个市场需求高峰,但没想到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近万斤大球盖菇面临销售难题,莱山区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我们服务队纷纷想方设法开辟销路。”宋志忠告诉记者,烟台市委组织部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发起爱心助农活动,帮助村里的大球盖菇销售一空、供不应求。此外,除了网上下单的爱心网友,还有不少社团、企业在看到报道后,纷纷主动联系帮助销售。

大球盖菇装箱

正在生长的大球盖菇

  开展绿色循环农业模式

  鲁东大学女博士创新团队成员郭笑彤告诉记者,该团队会对郑家庄村开展长期的技术指导。“种植食用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养地’,大球盖菇收获以后,大棚里的土地还会有丰富的养分剩余。”郭笑彤告诉记者,到3月中下旬,大球盖菇就会完全收获,她们会在大棚里改良过的棚土上陆续种植西瓜、甜瓜等蔬果,有效利用大棚时间、空间,提高产品丰富度,避免连作障碍,在短时间内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此外,我们会将部分结构松软的菌糠翻耕到田间,不仅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降低农业成本,还能改良土壤的土质。”郭笑彤说,秋收后再收集当地粮食秸秆、藤蔓重新制作菌菇生长机制,如此循环往复,建立绿色循环农业模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