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历史莱州麻渠大糖老手艺恐要失传

2012-11-29 08:42:00 来源: 蓝色快报 作者:
      
  麻渠大糖,因盛产于莱州市平里店镇麻渠村而得名,它是从小麦、玉米中提出糖汁熬成的纯天然食品,富含营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大糖制作工艺传承状况不佳,以盛产大糖闻名的麻渠村,如今只剩下两家糖坊,从业者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年轻人不愿接手,老人们纠心莱州麻渠大糖要黄了。“大糖、大糖……”伴着路旁的吆喝声,11月19日记者走进麻渠村。
  
  老手艺
  
  香喷喷的大糖裹芝麻麻渠村的传统老手艺
  
  “大糖,大糖,麻渠大糖,好吃又香甜的麻渠大糖。”冬闲时节,在莱州市,大街小巷里小贩们的叫卖声不绝于耳。11月19日,在莱州大骋汽车站门口,很多小贩推着自行车,驮着盛满大糖的箩筐,箩筐里环形的大糖裹满了香喷喷的芝麻。小贩告诉记者,这些大糖,都是从麻渠一村提过来的,“10块钱4个,小一点的5个。”这一筐大糖有十多斤,据小贩介绍,好的时候,他们一天能全部卖掉,不好的时候,就不好说了。
  
  “别的地方没有会做麻渠大糖的,只有麻渠村才有。”随后,记者驱车赶往小贩口中的麻渠一村,当地村民们告诉记者,要想了解麻渠大糖就得找王廷松,他们家祖辈都是做大糖的,对麻渠大糖最了解。几经周折,记者见到王廷松时,他正忙着卖大糖,老人告诉记者,他今年78岁,做大糖有近40年的时间了。
  
  王廷松老人的糖坊并不大,10多平米。据王廷松介绍,以前糖坊都是十多个人合伙开的,每个人都得入股。“晚上大家伙儿一起做大糖,白天出去卖糖,不管风吹雨打。”老人说,现在情况不同了,糖坊都是个人开的,然后雇人做糖,“我这个糖坊,就雇了十来个人吧,因为没有十来个人的话,大糖是做不出来的。”
  
  11位师傅十多道手续俩小时做出200斤大糖
  
  趁着空闲,王廷松向记者讲起了他和大糖工艺的渊源。老人说,他12岁的时候,他就跟着父辈学做大糖。“我们晚上就开始做大糖了”,据王廷松介绍,大糖必须晚上做,天气越冷,大糖越好吃。如果天气暖和,大糖会化掉。
  
  11月19日晚上6点左右,记者再次来到了老人的糖坊。此时的糖坊,已经挂上了厚厚的门帘,玻璃上面也满是密密麻麻的蒸气。
  
  糖坊虽然狭窄,但里面11位师傅各司其职,每人都守着自己的活儿,互相配合又不冲突。82岁的杨洪宝老人是负责给大糖上气的,“将大糖放在大锅上面,经过蒸气一熏,略微化一下,这样容易上糖。”老人说,从年轻到现在,他已经做了七十多年的大糖。
  
  在一旁不停拉糖的孙公义满头大汗,“我这个工序叫拉挺子,拉的次数越多,糖吃起来越脆,越有嚼头。”
  
  王廷松老人说,制作好糖稀,然后经过作头、拉挺子、二把刀、搓挺子、上气、上芝麻、拉盘子、撑圆、凉糖等一系列工序之后,麻渠大糖就做成了,“如果没有这十多个人的配合,大糖是做不出来的。”
  
  晚上6点到8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王廷松的糖坊做出了近200斤的麻渠大糖,“经过一个晚上的凉糖,明天一早就会有人上门来买糖了。”王廷松说道。
  
  传承难
  
  鼎盛时期全村出动现在仅剩两家糖坊
  
  虽然师傅们谈起大糖的事情兴致很高,但言语背后,他们似乎很惆怅。年近70岁的孙积尧老人摇了摇头说:“麻渠大糖就要黄了,要断根了。你看看麻渠四个村,现在也只有我们麻渠一村还有两家在做大糖,麻渠二村也曾有一家糖坊之前做过大糖,这两年也改做方糖了。”
  
  “这两家糖坊如果不做了,以后老百姓可能就吃不到大糖了。”据孙积尧老人介绍,上世纪30年代是麻渠大糖的鼎盛时期,当时麻渠4个村子大概有25家糖坊。“那时候,做大糖都是合伙的,一家糖坊至少得有15个人才能干起来。这么一算,25家糖坊就得有375人参与制作大糖。”孙积尧老人说,“那时候一个村才有多少人,基本上到了冬闲时节,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大糖的制作。”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因为粮食产量降低,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了,大糖作坊也就关门了。”王廷松说,大糖再度兴起是1978年之后,“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又有了十几家糖坊”。
  
  82岁老师傅不放弃年轻人不愿接手艺
  
  让老人们更为担忧的是,麻渠大糖制作工艺后继无人。
  
  在王廷松老人的糖坊内,记者发现,制作大糖的师傅岁数都很大,年龄最大的老手艺人已经82岁了,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82岁的杨洪宝老人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个行当中混了七十多年了。年轻的时候,杨洪宝就负责拉挺子这样的力气活,“拉挺子得有劲,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拉得动。”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杨洪宝慢慢开始做些轻快的活儿,“现在干不动了,就给大糖上气,不需要太耗费力气,我也就能干这样的活了”。
  
  说到大糖的未来,王廷松老人无可奈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也不愿意做大糖,“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离世了,这项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也就黄了,断根了。”
  
  王廷松说,现在我们家这么多后代,但没有人愿意接手这门老手艺,“我儿子们也都会做大糖,但是他们不愿意替我的班,继续开糖坊”。如今,王廷松自己也不知道大糖手艺能不能延续下去。
  
  大糖制作工艺复杂小作坊开销耗不起
  
  老人们说,制作麻渠大糖至少得十四五个人,“制大糖的工序太复杂了,哪个环节没弄好,大糖的味道就不对。”而复杂的制作工序,在保证了大糖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却耗费了太多的人力,这也促成了糖坊的消亡。
  
  几年前,开了二十多年大糖糖坊的孙连洲,转行做起了方糖。记者见到孙连洲时,他正忙着熬糖稀。“和大糖的工艺不同,方糖不受时间的约束,大白天就能做好。”孙连洲说道。至于放弃大糖,孙连洲也很无奈,“大糖的手艺我也是跟着王廷松学的,都是老人一步一步教出来的,但大糖需要的人手太多了,成本太高,我根本雇不起。”
  
  孙连洲给记者算了笔账,做大糖只需要两个钟头,但每个人至少得开三四十块钱的工钱,太少了没人干,这样一个晚上光雇人就得三四百块钱的开销,“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小作坊,怎么能承受得起。”
  
  无奈之下,孙连洲去了招远,学会了方糖的制作手艺。“制作工艺太复杂”,反而成了麻渠大糖的硬伤。
  
  糖类品种越来越多买大糖的越来越少
  
  王廷松老人告诉记者,现在麻渠村的两家糖坊,每天大概能生产近300斤的大糖,比以前少了很多,“以前最多的时候麻渠村一天能生产8000多斤的大糖,现在的产量实在是微不足道。”
  
  王廷松说,现在过来买大糖的,有些是送人的,“有往北京拿的”,而其中大部分大糖还是被小贩们买走了。“每天一大早,小贩们就会骑着自行车过来,每人能买十多斤大糖”。零零散散地销售,老人的糖坊勉强维持着。
  
  而据小贩们反映,现在大糖并不好卖。一位小贩指了指筐子里面的大糖,“这十来斤大糖,光景好能全部卖掉,不好的时候,可能就都剩下了。”他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的糖类品种太多了,很少还有人吃大糖。“价格有点贵,一斤10块钱,也就能买4块儿。可是,这些大糖全部都是纯天然的,从小麦、玉米中提出糖汁熬出来的,价格能不贵吗?”小贩们颇为无奈。
  
  由来
  
  有人说“女婿偷学”有人说来自糖酒
  
  在做糖之余,师傅们向记者讲起了大糖的由来。78岁的王廷松老人一边拉着大糖,一边说:“听老辈们讲,麻渠大糖是清初的时候,从王贾村传过来的。当年王贾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大糖,我们村的一个小伙子娶了王贾村的姑娘,小伙子便偷偷学会了大糖的制作工艺。”而后,大糖的手艺就慢慢在麻渠村流传起来,糖坊也在麻渠村遍地开花。近代,麻渠大糖渐渐为人熟知,也成为了麻渠村民冬闲时节最重要的营生。
  
  “女婿偷学”是个传说,难以确定真假。对于大糖的由来,64岁的村民鲍崇海还有一套解释。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相传大糖是明末清初的时候出现的,距今应该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这项技术应该是从糖酒技术中演化过来的。“以前冬天的时候,村子里流行制作糖酒,但因为糖酒制作得太多了,喝不完。后来村民们就想,既然加工的工艺差不多,不如直接熬成糖算了。大糖慢慢盛行,糖酒反而没人做了。”鲍崇海说道。
  
  不管大糖的工艺到底是怎么来的,麻渠大糖都给麻渠村村民带来了福利,“以前,大糖好卖的时候,很多村民冬天就靠这个赚钱。”
  
  轶事
  
  “狗肉将军”张宗昌迷恋大糖好口味
  
  老人们谈得兴起,还给记者讲起了“狗肉将军”张宗昌的故事。据王廷松老人介绍,在民国初期,山东督军张宗昌回老家掖县(现在的莱州),为其父亲过六十大寿。当时,张宗昌听说麻渠大糖非常好吃,就派人到麻渠后村专门定做了60多个用大糖做成的寿桃,献给了自己的父亲。
  
  后来在寿宴期间,张宗昌的父亲和家里人一吃这个大糖,觉得味道非常不错。他们一家人都啧啧称好,为此,张宗昌又派人到了麻渠后村,买了更多的大糖寿桃带回了济南,分给济南的亲朋好友。自此,麻渠大糖在省内出了名,成为了山东省的一道名吃。
  
  “多亏了张宗昌,我们麻渠村的村民发了一笔小财。”王廷松说,自此之后,制作麻渠大糖的作坊越来越多,除了麻渠前村外,麻渠后村、麻渠一村、麻渠二村都有了糖坊,“其中,以麻渠后村最为集中,我们家祖上也是麻渠后村的,后来,我才搬到了现在的麻渠一村。”
  
  “除了像张宗昌一样专门定制寿桃,现在很多人家到了年底也会制作一些糖瓜。”王廷松说,现在每到腊月二十三,村民就会用糖果来供奉灶神爷。“就是希望灶神爷吃了之后,满足甜蜜,到天庭后给老百姓多美言几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也有的说是,吃了糖果后,要黏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乱说话。”王廷松说道。尽管都是些民间传说,但却为麻渠大糖增加了不少神话色彩,人们的生活不算富裕却一直过得乐和。对于大糖,王廷松有说不完的话:“以前,生活比较艰苦,大糖就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东西了,一听到‘大糖、大糖’的吆喝声,没有一个小孩能顶得住诱惑啊。” 记者张志强 褚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林飞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烟台交警部门将不定期集中整治滨海路大货车

    根据滨海路大货车运行特点,交警四大队组织警力将凌晨1:00—4:00的时间段,作为滨海路大货车违规通行管控的重点,专门成立机动夜查小组,采取定点检查和全路段警车流动巡查。下一步,交警部门将不定期、不定时组织针对滨海路大货车违规通行的专项整治,最大限度消...[详细]

    01-09 21-01YMG
  • “110宣传日”走进福山大集 民警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

    1月8日上午,烟台市公安局福山分局在全区统一开展了“110宣传日”现场集中宣传活动。福山公安分局政委王长君、副局长马红军亲自深入主宣传会场,与民警一起参加宣传咨询活动,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详细]

    01-09 21-01大众网烟台·海报新闻
  • 权威发布:2018年烟台市十大教育新闻出炉

    今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2018年烟台市十大教育新闻正式对外公布。2018年,烟台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补短板、提质量,优结构、强保障,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向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迈进。[详细]

    01-09 21-01大众网烟台·海报新闻
  • 黄海潮评:答好生态文明“长岛答卷” 诠释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

    新年伊始,一个利好消息给长岛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1月7日上午,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挂牌仪式在长岛举行。此举标志着长岛的保护发展将正式按照综试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推进。   长岛的生态建设布局从去年就开始构建。2018年6月19日,...[详细]

    01-09 21-01大众网烟台·海报新闻
  • 《烟台市消防管理若干规定》出台 2月1日起施行

    1月8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烟台市消防管理若干规定》。记者从会上获悉,《烟台市消防管理若干规定》是烟台第一部消防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共28条,将于2019年2月1日施行。 [详细]

    01-09 21-01大众网烟台·海报新闻
  •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挂牌成立

    1月7日上午11时,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挂牌仪式在长岛举行。烟台市有关领导,区工委、管委领导,县人大、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长,县委各部委、县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开发管理处)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仪式。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详细]

    01-09 21-01大众网烟台·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