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烟台丨看蓬莱仙境如何以“两谷一园”带动产业振兴“加速度”

2022-12-14 16:18: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亮

  编者按:乡村振兴五年回头看,齐鲁样板异彩纷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8日,中央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扛起农业大省责任,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同年,国家、山东省和烟台市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五年来,烟台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五大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展现崭新气象。同时,烟台市重视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在良种培育方面成绩斐然,为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烟台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实施“乡村振兴看烟台”“中国良种在烟台”品牌塑造工程,并推出系列专题报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亮 通讯员 罗湘 姜述威 崔士勇 烟台报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烟台市蓬莱区将乡村振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把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振兴总引擎,通过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高质量打造中国丘山谷、东方海岸果谷、循环经济产业园,以“两谷一园”示范作用带动苹果、葡萄与葡萄酒和白羽肉鸡三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构建优势产业“点、线、面”联动发展大格局,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加速融合进程,提升产业能级。

  实施提质增效工程:“东方海岸果谷”崛起苹果产业示范高地

  深秋时节,位于蓬莱区刘家沟镇乌沟河畔的沃森农业种植基地,国内树龄最长的苹果树挂满果子,这个曾经一个苹果拍出1.8万元天价的百年老树,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瞩目。

  百年老树硕果满枝,不仅是一种产业发源的历史见证,更是一种产业集聚的文化图腾。围绕百年果树建起的东方海岸果谷,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涉及刘家沟镇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19个村庄、果树种植面积2.1万亩,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覆盖苹果全产业链的区域,规划布局高新科技孵化、品种试验繁育、现代农业示范、产品精深加工、苹果文化引领5大功能区。

  以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高度融合发展为发展核心,蓬莱区不断优化要素配置、空间布局,按照“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构筑起“一核一带一环五区九点”的发展格局,打造集产业、生态及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多维度东方海岸果谷功能空间格局,在提升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上树立标杆,作出示范,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已经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17个,通过大规模应用水肥一体、无人机喷药等技术,实现了“品种多元化、种植规模化、管理精细化”。

  依托果品深加工企业,新上生产线2条,实现新增年产起泡酒4000吨、果汁2000吨、果脯1000吨,进一步提高果品附加值,实现果品加工产品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同时,建成交易中心4个,实现年分选果品3.5万吨。如今,果谷内拥有苗木繁育企业2家、苹果深加工企业2家、果品冷库22家,该地获评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所在镇街获评“苹果产业省级强镇”荣誉称号。

  实施产业倍增工程:“中国丘山谷”打造葡萄酒+产业硅谷

  眼下,位于丘山谷的靇岱酒庄迎来葡萄采摘压榨季。靇岱酒庄是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亚洲新建的唯一一家酒庄,周围聚集了弘辰百诺、安诺、仙岛、盛萄菲等酒庄,星罗棋布,风格迥异,它们不仅铸就了“丘山产区”引领产业向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品质产业圈,也依托一串串葡萄连点成线,串出了特色产业,串联了乡村旅游,更串起了小康路上的“幸福链条”。

  按照“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标准引领”的发展思路,蓬莱区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引领,规划布局了位于北纬37度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上的“中国丘山谷”。丘山谷规划控制区45平方公里,核心区19平方公里,包括木兰沟、山上宋家、新兴、邱山店、榛子沟、西许家沟6个样板村,背靠道教文化名山丘山,拉菲瓏岱、弘辰百诺、安诺、仙岛、苏格兰、逃牛岭等葡萄酒庄星罗棋布,构筑成蓬莱中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集聚度最高、特色最突出的区域。

  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中国葡萄酒名城、中国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载体,蓬莱大力实施“葡萄酒+”战略,全力打造丘山谷葡萄酒养生休闲体验区,形成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的“蓬莱样板”。按照“国际对标、欧洲风情、蓬莱特色”的思路,统筹“五个振兴”,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能示范、可推广、产业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目前,已经建成酒庄7个,发展种植基地7000亩,打造精品民宿20套。

  同时,蓬莱将葡萄酒文化与乡村旅游、体育赛事等完美融合,通过组织英姿飒爽的马术表演、青春火爆的酒庄马拉松、充满喜悦的葡萄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特色活动,营造互动氛围,打造“葡萄酒+”产业融合新典范。

  实施稳产保供工程:“循环产业园”促进畜牧产业融合发展

  在10月27日举行的山东畜牧协会成立30周年表彰大会上,山东民和牧业有限公司获评山东畜牧业领军企业,董事长孙希民获评“山东畜牧业杰出贡献人物”,总经理孙宪法获评“山东畜牧业突出贡献人物”。

  二十年砥砺磨剑的背后,是民和牧业始终如一的创新思维,从成立企业开始,民和牧业始终以兴牧强国为己任,建立起具有民和特色的“生态健康养殖-安全绿色食品-资源高效利用-有机果蔬种植”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2019年,民和抢抓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机遇,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产业服务一体化”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心一带”多功能区,即综合服务中心循环经济旅游带、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肉鸡深加工区、肉鸡加工物流园区等,以民和这一龙头为依托,整合饲料粮食、肉鸡、蛋鸡、加工、产品研发及销售、畜禽观光等产业,建成集生产、屠宰、熟食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探索推广禽畜粪便、沼气工程、燃料-农户模式,构建禽畜养殖清洁化、产业链循环化、废弃物能源化高效利益与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肉鸡加工,坚持三链同构,通过“三产融合拓展产业链、擦亮品牌拓展价值链、联农共富拓展利益链”,串联起数以万计的农场、养殖场,带动粮食种植、饲料生产、兽药销售、运输等众多产业发展,年可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万个,农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较全区平均水平高38%,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效果显著。

  2021年,民和实现总产值28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23亿元,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通过良种产业化发展养殖规模化提档加工链条式发展,植入智慧养殖、智慧加工等理念,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与传统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初审编辑:王亮

责任编辑:李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