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烟台丨精致高效、融合发展——解读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龙口探索

2022-12-02 18:30: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亮

  编者按:乡村振兴五年回头看,齐鲁样板异彩纷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8日,中央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扛起农业大省责任,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同年,国家、山东省和烟台市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五年来,烟台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五大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展现崭新气象。同时,烟台市重视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在良种培育方面成绩斐然,为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烟台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实施“乡村振兴看烟台”“中国良种在烟台”品牌塑造工程,并推出系列专题报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亮 通讯员 罗湘 陈瑞瑞 张京伟 烟台报道

  龙口市是全国百强县十强、县域经济北方龙头,综合实力强劲。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近年来,龙口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探索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突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和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精致高效、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子。先后入选“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全国“2022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培优塑强产业优势,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新突破

  龙口市坚持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理念,把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品牌化放在突出位置,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塑强产业优势,持续提升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壮大规模农业。强化典型示范,以“村委主导”“村社合一”等六种规模农业开发模式为样本,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促进土地、人才、技术和政策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聚,大力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全市创建省级标准化基地12个,市级生态循环和果蔬标准化基地40余个,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万亩,占种植业总面积的25%以上;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1处,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1.96万吨。格润富德农牧公司投资6.5亿元打造国内最大西门塔尔牛万头牧场,获评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入选中国奶业协会“中国奶业传奇与辉煌圆梦‘十三五’企业风采录”。实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财政奖补73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3.5亿余元,累计改造老龄低效果园8万余亩,更换“紫弘”“维纳斯黄金”等新品种2.1万亩,打造“市县镇村”四级示范果园35个,绿杰生态、一条龙合作社等5个果园入选烟台苹果市级精品果园、特色示范基地。

  提档升级设施农业。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率先提出烟台地区葡萄避雨栽培模式及生产标准,2018年以来新增设施农业大棚4000亩。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4.5万余亩,亩均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其中,设施葡萄1万余亩、草莓1万余亩、蔬菜5000余亩、猕猴桃500余亩。茂源果蔬与戚发韧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建设航天育种设施繁育、示范基地。“后霍家”草莓基地被省农科院确定为“标准生产关键技术及苗木繁育示范基地”,获评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加快布局智慧农业。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推广深海牧场智能网箱,实现温度、盐度、溶解氧及深度等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目前全市现代海洋牧场总面积突破9万亩,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2处、省级海洋牧场4处,成为农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依托烟台苹果大数据中心,采集苹果种植户9700户、种植面积9.7万亩,共享“前端生产管理-中端金融保险期货-终端精准营销”服务的全链条智慧平台。格润富德农牧被认定为省级智能牧场。

  提升拓展品牌农业。依托传统生态优势,以专业镇、村为基础,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大自主品牌培育,规范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三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市场开拓,统筹做好农产品品牌包装推介,实现农业发展“质”的跃升。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8个,认证数量全省县域领先;龙口粉丝、桑岛海参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口长把梨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烟台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烟台市菜篮子企业等质量、品牌认证10余个。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40多个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乡土产业名品村,3个镇获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创建,石良镇完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创建。

  壮大农业“新六产”,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增效益

  龙口市以创建“山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农业产业强镇”等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力军的示范引领作用,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以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一产“接二连三”“隔二连三”。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直供直销、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各类益农信息社576处,让“双创”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依托华为大数据产业园区,设立8万平方米龙口电商产业园,打造公共运营、孵化培训等“1+7”一站式电商服务中心,目前已招引50余家电商主体入园,带动就业岗位500余个。作强果业梦强旗舰店入选“烟台市十佳苹果销售电商企业”。全市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900余家,开发了烤红薯干、长把梨膏、苹果醋、冻干烤干果蔬脆片等粗加工及精深加工产品。

  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推动二产向一三产业两端延伸。一方面,成立产业培育专班,加大跟踪支持和服务创新力度,引导绿杰股份、格润富德农牧等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农村发展适合企业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社会化服务,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形成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绿杰股份通过“以二带一促三”,开创“产-加-销”苹果全产业链开发先导,带动全市8万亩苹果产业高质量升级。格润富德打造集种养殖、休闲农业、深加工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流转土地1万亩,带动周边村群众地租收入提升10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产业企业优化产品、产业结构,通过推进工艺创新、品牌经营和链式运作,全面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潜力,促进企业规模质量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双提升。目前产业有上市企业2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余家,构建起“上市企业+龙头企业+规上企业”的雁阵式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规上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以上。

  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重点,推动三产与一二产深度融合。龙口市特色农业、非物质资源丰富,为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价值的开发、挖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围绕桑岛火山岩资源、滨海特色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徐福文化资源等,打造6条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线路,每年开展“龙口粉丝”(尹村)民俗旅游和海参节、梨花节等系列丰收节庆活动10余项,促成雅然果蔬采摘园、马蔺耩跑山猪等一批“好客山东?最美龙口?乡村好时节”乡村游网红打卡地和特色农家乐品牌,芦头镇庵夼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桑岛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成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龙口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实现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

  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龙口市不断在机制层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服务方面进行效能升级,从深化改革和改变工作方式入手,不断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

  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授予“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先进集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突出先进集体”称号。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因势利导加快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规模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7.5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2%,较2018年的流转率提高了32个百分点。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试点,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10000余亩,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提升农业创新支撑能力。打造农业研创平台,争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中化农业等科研院所及500强企业合作共建研发、服务中心6个,新增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等6处。纵深推进“聚才兴龙”工程,先后引进农业方面国务院特贴专家、院士等省级以上专业人才11人。龙口市果树研究所多次组织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研学会,选育的“龙富短枝”“龙奇红”“龙红蜜”通过了国家新品种审定,与陈学森教授合作的“龙富短枝”已推广种植8万余亩。强化涉农人才和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培育省、烟台市乡村之星13名,认定中高级职称新型职业农民28名,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4.5万人次;以公开招考形式,招聘32周岁以下乡村工作者130多名,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35人,选拔“第一书记”67名。目前,全市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新技术新品种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加大政策支持激励保障。制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意见和政策措施。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余万元专项引导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苹果老龄低效果园改造、标准化基地建设、设施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扶持。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和乡村振兴专项债发行,2018年以来累计统筹涉农资金17亿元,设立乡村振兴“资金池”,撬动社会资本投资40余亿元,成功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19.25亿元,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发展特色产业的比例达到60%以上。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为回乡创业农民、青年贷款减息50%以上。成立省农担驻农龙口办事处,累计推广惠农贷款7亿元,为农户贴息14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44.25亿元,比年初增加86.89亿元,增幅15.59%。

初审编辑:王亮

责任编辑:李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