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头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便民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维权 | 图片 | 论坛

新闻首页 | 烟台时政 | 烟台生活 | 烟台经济 | 烟台教育 | 山东新闻 | 国内热点 | 国际要闻 | 体育新闻 | 娱乐新闻 |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人物专访

李德海:秘密的公开

   2007-12-05 18:02:00

李德海

  牟平西关的李德海,这个在上世纪80年代就响当当的农民企业家,迄今还是西关的掌舵人。在西关村的一栋3层小楼里,李德海坐在大厅的红木椅子上,嗓门洪亮,还留着年轻人一般的寸头,只有少许不很明显的白发,似乎在提醒众人他已经是68岁了。烟台市牟平区西关村,上世纪80年代初就被称为“黄海岸边的一颗明珠”,90年代成为“全国十大首富村”之一。当家人海德集团董事长李德海,被称为“农村改革的闯将”、“胶东第一好汉”,是“全国百名优秀农民企业家”之一。作为新闻人物,他在当地坊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如今,年近古稀的李德海生活得怎样?2007年11月19日,笔者在牟平西关村(现为牟平海德集团)李德海的家中采访了他。
  
  卖企业
  
  西关村是集体富裕的先进典型。李德海的首创,就是村办企业。上世纪70年代,李德海从部队转业回村卖了军装买地瓜干渡饥寒,领着全村实现了“亩产一吨粮,超过东油坊”之后,卖了结婚的大衣柜做本钱创办木材加工厂的故事,人们至今难忘。之后,他们先后办了30多个企业。成了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车水马龙,比当年的大寨还热闹。
  
  可是,到了1995年,当国企改制尚处于朦胧阶段,李德海就要把他辛辛苦苦领着创办起来的村办企业悄不声地都卖了!消息一经传出,人们都愣了:哪一处企业都是李德海用心血凝成,企业,是他的命根子,他怎么舍得卖呢?
  
  “不卖不行,不死不生!乡村企业,本来是充满活力的新生事物,但是,在集体化‘圈笼’下,越来越染上了‘二国营’的致死病,卖给个人,就是趁着它还没死赶紧死里逃生!”但,村里一时没人敢买,李德海是连噘带骂:
  
  “你们他妈的上辈子穷,下辈子还得穷。跟我干了20多年,我不想亏待你们,共产党叫你们富,你偏继续当穷种……”就这样,当年搞村办企业跟李德海打江山的人,大多硬着头皮买了企业。
  
  这一来,原来啥事都依赖李德海的平平庸庸的管理者,一个个都变成精明的决策者,一个李德海变成一群李德海。现在,海德集团公司共有40多家企业,集团总资产10亿多元,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亿多元。
  
  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天的西关没了过去的喧嚣躁气,多了几分平静祥和。西关文化宫的广场上,集训农民震天呼地的口号声没有了,文化宫成了区城乡的居民休闲乐园,充满男女老少的欢乐声。原来天天“上早朝”灌脑子的制度取消了,但李德海的声音,还时时刻刻响在西关人的心中。熟悉他的人说,现在的李德海少了几分当年的土气、霸气,多的是和气、豪气,少了几分当年的张扬,多的是练达与睿智。走在西关村,你时常会见到李德海的语录,海德小学的教学楼上写着:重小节成大器,念大书教小学;海德宾馆的大门上写着:人抬人高喜相逢,人贬人低祸根生;海德汽车厂的职工食堂,既写着“锄禾日当午……”的唐诗,又写着“吃菜剩汤,裤子没裆”等李德海哲理土话,30年过去了,不管李德海职务叫什么,他一直是西关村最高的权威,李德海的思想一直是西关的灵魂。
  
  骂人
  
  谈起“骂人”,李德海毫不避讳地讲出自己的一套:“文明的话不一定干净,骂人的话不一定肮脏。”
  
  李德海,生于贫农家庭,11岁才上小学,但仅读了6个月书就辍学谋生,16岁再次上学,插班读了3个月的四年级,再度退学。两次共上学9个月,这就是李德海的学历。
  
  学历不等于学识。1958年参军直到如今年近古稀,李德海勤奋好学,读过的精辟章节几乎都过目不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形成了一套李德海式的理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李德海的话,不管带不带脏字,都是西关村的“最高指示”。
  
  李德海骂人,远近有名,骂起来是狗血喷头,酣畅淋漓。在西关,被他骂过的人很多。而至今,很多挨过他骂的人,却很感激李德海,认为他骂得对,骂得好。
  
  他说:“很多骂人的话都很干净,很多文明的话其实却很歹毒。”说到这,他讲了一个故事:古时有个死囚犯,临死之前唯一的请求,就是要见见当地有名的乡绅赵二爷。死囚犯见了之后说,以前有人跟他打赌,看他敢不敢到赵二爷府上骂赵二爷,他壮着胆子到赵二爷门口破口大骂。
  
  出人意料的是,赵二爷不但没有恼火,倒赔着笑脸称赞他有出息,是好样的,还送了两斤点心褒奖他。从此之后,此人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到处骂人,直到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最后走上断头台。死囚犯告诉赵二爷,如果当初你将我痛打一顿就不会有今天了,你当初那二斤点心害了我!像赵二爷称赞他的话和点心,就很歹毒,是杀人不见血的“毒药”。
  
  “有时我恨铁不成钢,急了,就骂,骂人是为刺激他,叫他长记性。”
  
  李德海点了一根烟,悠悠地说道:“我还是那句老话:德治君子,法制小人,鞭杆子治驴。”
  
  财产
  
  “有些出了名发了财的人,出门动辄就是保镖护卫一群,生怕有人劫财取命。我从来不怕。第一,一般的人打不过我。我有力气,远近闻名。我多年穿着六斤六两重的特制皮鞋强身健体,有人说我不用动手,蹬一脚就够戗。”
  
  “更重要的是,我身上从来不带钱。”
  
  眼下,立冬已过,寒气逼人,李德海只穿着件白衬衣,挽着袖子,挥动着粗壮的胳膊蒲扇般的手,说得很有底气。
  
  “我从来不存钱,但从来也不寒酸。有人说我家安装了27台空调,我没数过,27台空调才几个钱,你看我这一大厅红木家具,一把椅子就好几万元。但我放心睡觉,都是我自己买的。”
  
  是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李德海家就住上别墅,但昼夜不关门,没人进去偷。当贼的都知道,现金钞票他没有,红木家具搬不走。
  
  “我也不是没财产,财产就在大家中。西关的所有的企业里都有我20%的股份。我和大家绑在一起,扯着骨头连着筋,大家好我就好。”
  
  “我还有个小儿子,今年5周岁了,出生在英国,是英国籍,但是中国人!我把我住的这个房留给他,还有那个文化宫给他,等他回国了,也好有个地方住、有个营生干。”
  
  李德海比量着这栋别墅,继续说道,“你说我没钱,这栋别墅多少钱?你说我有钱,我从来没存过钱。你要和我拼命我不怕,年轻时,我比你能打,现在我68了,我的命没有你的命值钱……。”
  
  婚姻
  
  说起李德海的小儿子,不得不提的是他的第二次婚姻。1997年,李德海和比他小25岁的邹明珠结婚。说起这段婚姻,外界传言纷纷,猜测种种。
  
  谈到这个问题,李德海若有所思地说道:“中国人二三十岁就解决婚姻问题,太早了,太草率,很多人自己还不知道将来能变成什么样呢”
  
  邹明珠,烟台莱山区莱山镇人,高中毕业后曾在西关村多个企业从工人、店员干到厂长经理。爱学习善于写诗。1988年,她到烟台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92年担任海德集团企业报《海德之声》的社长兼主编。作为海德的董事长,李德海和邹明珠之间经常会有工作接触。
  
  李德海回忆说:“直到那年的冬天,她突然告诉我要走,问其原因,说要回家结婚,我当即让财务给她结算了工资,让她走。第二天,我在楼道里遇见了她,问她怎么还没有走,她却说数九寒冬往哪里走?我回了句:‘你是不是脑子有疤?’次日,她就离开了,从此音讯全无。”
  
  “直到1996年,我离了婚,一天深夜,邹明珠给我打来电话,电话是从瑞士打来的,她告诉我,离开西关的真正原因,是被人逼着离开的。她告诉我现在正在瑞士攻读国际酒店管理的研究生,马上要毕业,希望能够回西关酒店实习。我说行,她马上又说,她要回来嫁给我。我一时没法回答。”
  
  “1997年,我们结婚了,和邹明珠的结合,可能是有一定的盲目性,说不上什么原因,总觉得有人把她赶走,有些对不住她。邹明珠现在英国,是双硕士;经济国际化了、我的年龄大了,应该有人能够辅佐自己的事业。”
  
  眼下,邹明珠正领着儿子在英国继续攻读法律硕士研究生,此行没见到她。但在众多关于海德集团资料中,有一本是邹明珠写的诗集《难忘情怀那杯酒》,里面有着作者简介和照片,看上去,邹明珠相貌并不出众,衣着也不光鲜,甚至有些保守,的确算不上美女,但却是个才女。李德海爱才是真。
  
  诗集里有首诗《致小儿123》中,这样写道:“当你再长大一些你会问/为什么你会来到这世上/孩子我要告诉你真情/因为我深爱着你的父亲/我要再造一个活生生的你的父亲/我要让他的血淌遍我的全身/直到10个月300天一滴一滴凝出一个你/一个我在神那里求了百遍千遍的你/带着你父亲的神情的你/有着你父亲的能力的你/我只是想用我的生命/为你的父亲延续一次生命”
  
  邹明珠为何要嫁给李德海,诗言情。
  
  年近古稀,有少妻爱子,天伦超凡,为何还要让邹明珠带着儿子远去英国求学?今年6月底,邹明珠母子回家住了4个月,10月底再度回到英国。想不想孩子呢?李德海说,不想是假的,但不能让他在这儿,这里的生活环境太安逸了,只能把他培养成个纨绔子弟,回家4个月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英国后,什么都得自己干,让他锻炼锻炼。小儿子5周岁,已经在英国读小学一年级了。平时,李德海与邹明珠和儿子就在网上视频聊天。
  
  采访手记:上山下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李德海谈起十七大后有什么新举措,他眨眼一笑说:“新举措,大举措,让年轻人去想、去谋、去创。有生之年,我能再干成一件事就知足了,那就是:上山下乡。”
  
  经过30多年的奋斗,西关村已经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李德海忧心愈重。他担心以土为生的农民离开土地被搁在半空里!先下手为强。十几年前,李德海就先后到省内外廉价收买了不少土地,不动声色地使西关的事业拓展到南到海南岛,北到兴凯湖。两年前,2005年,又通过帮扶贫困村瞄上了莒格庄镇曲家口村的3万亩山峦,在收入一文不见的情况下,每年给对方5万元资助,春节给全村400户村民送年货,建立起本来毫无瓜葛的“城乡姊妹情”,博得了合作开发山区、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权利。
  
  情中见先机。今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了,李德海无比振奋地通过海德电视台、海德之声报登高一呼: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一次划时代的盛会,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宣言!学习十七大报告,深读科学发展观,李德海这个30多年带领农民冲出农村的领头人毅然作出上山下乡的决策。
  
  李德海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曲家口村位于昆嵛山下,有400户村民1200多口人,3万亩荒山。胶东一带常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3万亩的荒山一年可接受自然降水1200万立方米,按照作物吸收、自然蒸发和流失各1/3计算,一年流失至少有400万方,这些水主要通过村前的一条河流失,我们把这条河整理好,把河水拦截起来,风水风水,山村有水则美,有水源有美景就可以做好多文章。李德海说:“给我5年时间,我把3万亩荒山围起来,见空补绿,维护、发展生态,这3万亩之内,草木繁茂,资源丰富,散养鸡鸭鹅兔、牛羊猪鹿,那才是原生态;山上青峰怪石,高冈深谷,一年四季,万千景象,吸引人们休闲旅游;滨河临水,再建起招待所、小别墅,办起老年疗养院,这个小山村,就变成了昆嵛一大景,胶东休闲园。全村400户不离老窝就能过上好日子,城里的人也会争着搬来享受自然,走在时代前列的西关人,达到全面小康新标准的城里人,都可以在昆嵛山这个宝地,回归自然,得到原生态淳朴享受。
  
  说到享受,李德海说:“未必住上高楼大厦,吃着山珍海味就是享受,享受是一种舒心的生活状态,半城半乡、半土半洋,是一种境界。反正,我是第一个报名上山下乡。”
  
  李德海出身寒门,心系乡土。乡土英雄回乡去,生态万物还生态!
  
  眼下,3万亩生态园规划初成,西关已派出挖掘机、铲车等机械,帮助曲家口村开挖砌河道700米,蓄水工程正在进行,小山村铺开了大蓝图,曙光,又在山沟里升起…… 曲是捷
  
  

        

编辑:李辰雨         

上一篇:
下一篇: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搜索

烟台新成就展示

·喜迎党的十七大

·08旅游小姐烟台赛区

·吉斯家具20年庆典

·教师节征文大赛

·烟台葡酒节与果蔬会

·2007网络媒体新疆行

·网络媒体烟台行

·2007烟台城市形象展示

鲁大过街天桥即将竣工

烟台普降小雨缓解冬燥

耗时半月做百米奥运风筝

2007中国外交底气十足

郭志坚亮相《新闻联播》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烟台站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