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特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出品,咱放心呐!——东江街道毡王村韭花酱的故事

2019-09-23 09:12: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走进东江街道毡王村委大院,一股浓郁的韭香味扑鼻而来。毡王村韭花酱合作社的社员和村两委会成员一起上阵,穿着白大褂,带着口罩,全副武装,在加工韭菜花酱,忙得不亦乐乎。

  城里的悦好火锅和隽福楼火锅,今天组团来签协议,一下子订购了800斤韭花酱。悦好火锅经理刁钦奎现场监督研磨加工。问他为什么看中了毡王村的韭花酱,刁经理快言快语: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的东西,有村两委背书,咱放心呐!”

  小小韭花,也能赚钱?

  韭花酱是龙口人很爱吃的一道小咸菜,吃火锅、吃面,来上一勺,味道好极了。

  在历史上,韭花也是有地位的。古人称韭花叫“菁”,八月收韭菁作捣齑。五代时期书法家杨凝式有传世墨宝《韭花帖》;元代诗人许有壬还专门写了一首《韭花》,诗曰:“气较荤蔬媚,功于肉食多。浓香跨姜桂,余味及瓜茄。”

  但多数菜农,对于这小小韭花,是不屑一顾的。市场价格如果在三五块钱每斤的话,还有菜农采摘去大集上卖;如果再便宜,不够功夫钱,就没人要了,拿绳子把花都抽掉,小韭花就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毡王韭菜是龙口市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做大做强老品牌,引领本村的韭菜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在龙口市委组织部和东江街道的指导下,毡王村党支部牵头一下子成立了两个合作社。

  一个是龙口市毡王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把韭菜种进防虫网“蚊帐”大棚里,通过这种物理方法隔绝虫害,从而解决韭菜行业中广泛存在的农药残留问题。合作社主攻中高端市场,提出“毡王紫根红,专供春节市场”,韭菜一年只割腊月正月两茬。

  那么除了冬天,春夏秋的韭菜是否就没有效益了呢?

  毡王村又成立了一个韭菜花酱合作社,一块把村里的韭花集中采收,集中加工,组团销售。这让更多没有技术和经济实力加入第一个合作社的村民,有机会参与到这边合作社来,进一步扩大“支部领办,集体增收,党员带头,群众受益”的覆盖面。

  就这样,很多村民放弃的小韭花,也成了能赚钱的宝贝。

  社员半夜爬起来掐韭花

  韭花酱合作社成立后,找销路是第一难题。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合作社理事长姜义厚没事就到城里吃火锅,品鉴各种韭花酱味道,另外借此机会和火锅店老板们认识,推销本村产品。悦好火锅刁钦奎就是这样认识姜义厚的,他说:“姜书记人不错,自己家里有大生意,但为了卖村里的韭花酱,这几块钱的买卖,都上门来推销。他是为了村集体在做事,咱应该支持他!””

  小刁老家是董家洼的,了解毡王村韭菜的名气。又特意进村几次,考察了村里新上的“蚊帐”大棚韭菜,看到这种种植方式确实不用打农药了。他当场拍板先订购500斤,吃完了再追加!

姜义厚书记和刁钦奎经理在生产现场

  加工当天,凌晨1点多钟,合作社社员和村两委成员就进了韭菜地,掐韭花。这活现在还没有机械化,全是手工干。

  “从掐花到最后磨酱,我们村这个韭花酱是纯手工!”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郑淑红说,“其中,掐花最辛苦。不能白天掐,太阳一晒就掐不动了。也不能早上掐,带露水后,辣得手疼……所以都是半夜起来,打着矿灯照亮干!”

  原来掐韭花也有这么多道道。

  韭花酱里有神秘的果香

  韭花酱,龙口的寻常百姓家自己也能加工。但毡王村的韭花酱另有一番风味,郑淑红介绍了一些秘笈。

  一是配料,韭花还配上了香蕉、苹果和鲜姜,一起研磨,从而让毡王村的这瓶韭花酱,除了鲜味、辣味,还有果香味。

  二是韭花筛选上,只要干干净净的花尖,不要半点梗和叶。市面上有些韭花酱,是用韭苔梗甚至韭菜叶磨的,品质自然大打折扣。

  三是,不加一滴水,不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郑淑红随手拿起一瓶酱给记者看:“你看我们这酱多厚。市面上一些韭花酱,很稀,在瓶里直晃荡,那就是掺水太多了。”

  刁钦奎一直在现场看着研磨加工,对原料、卫生看得很仔细,也是连声称赞。

  这瓶暗绿色的韭花酱,还有一层特殊意义,它标志着毡王韭菜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型跃进。姜义厚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只是小试牛刀,研究好口味、品质,也让村民见到效益,对合作社有信任、有信心。未来我们还将通过更多火锅店、党建宣传平台和电商等渠道,更好地促进销售。”

  姜义厚自己做起了宣传员:“我们希望为龙口的乡亲们餐桌上,添一碟鲜美小菜。诚邀大家来品尝、多支持!”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