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论坛  会员  健康  理财  音乐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众众微博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娱乐  读图  评论  视频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牟平区  龙口市  蓬莱市  莱州市  海阳市  莱阳市  招远市  栖霞市  长岛县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教育频道家庭课堂

精神留守、应试教育是自闭症患儿元凶

来源:新华网     编辑:成爱文

2012-02-02 10:22: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省患自闭症的儿童超过15万人,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人深思。 资料图片

 

  新学期的开始,是大中小学生们普遍“难熬”的适应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放松到紧张,从家里到学校,还有不少父母在外打工的“小候鸟”经历着城市与乡村对比的心理落差,容易陷入精神误区。日前,由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举办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与交流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展示了大量近年来青少年出现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偏失的个案,向社会敲响了警钟。

  据公开报道,目前,全国儿童患自闭症的人数逐年增多,仅去年广东省就有超过15万的自闭症儿童。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广州等大城市,除了农村留守儿童等全国性问题外,因父母忙于生计、应酬而托人寄养或在家无暇顾及的城镇“精神留守儿童”更逐渐显现。学校和家长“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更“刺痛”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并衍生出一系列崭新但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人深思。

  案例

  小冰(化名)2岁的时候,父母离开她到了东莞打工,她被寄养在湖南的姑婆家,而一对弟弟妹妹则让外公外婆照顾。

  小冰的姑婆文化水平很低,对小冰几乎没有任何管教和要求。于是,小冰“无拘无束”过了14年。当终于把女儿接回身边后,父母却难以接受女儿的一些生活方式:大手大脚地花钱娱乐,打扮得异常夸张……

  于是,父母决定加倍地管教她:控制她的花销、强迫她参加课外学习、带她去做心理咨询等,从此小冰不与外界交流,常年将自己关在屋里,父母对此非常伤心。经过长时间与心理咨询师的沟通,小冰终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们不要我就不要我!要我为什么就这样要求我?”

  专家药方 建立互信桥梁增强孩子幸福感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管刘静指出,像小冰这样的案例很常见。“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青少年,绝大部分都有过异地寄养史。”

  据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留守少年儿童约有4000多万人。换句话说,平均每4个少年儿童就有一个多的留守儿童。

  据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韦志忠研究,留守少年儿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自闭型,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二是逆反型,暴躁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

  “他们普遍觉得自己不受家庭接纳,自己的存在不重要,所以特别叛逆。如注重打扮、沉迷网络、封闭自我等行为其实都是在寻求精神慰藉,在以不同的方式向家长讨‘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一敏认为,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的增多造成青少年“留守”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地域的隔离还是可以通过一些举动来挽救情感隔阂。

  “地域隔离不一定会造成精神的隔离,父母应该有挽救意识,哪怕每天只是一个电话的问候,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幸福感。一旦建立起这种互信的桥梁,地域隔离就不至于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姚一敏说。

  “精神留守”蕴藏危机

  案例

  陈康(化名)今年已经17岁,他的父亲是一名大企业家,资产过亿,母亲则是企业的高管。忙碌的父母虽然跟孩子住在同一屋檐下,但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间却屈指可数。由于生意的压力大,父亲经常把工作上的“怨气”发到儿子身上,有时母亲前来“护子”的时候,甚至一同被打。

  在恐惧和孤独中长大的陈康越来越沉默寡言,在上高一的时候患上了自闭症,一年后因无法自理而退学回家。回家后,陈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连十天不出来,焦虑的父亲一度踹门而入。但每次出来不久,陈康又会重新把自己锁到房间里。

  “以前孩子在身边,我却从来没意识到他的存在。”陈康的父亲哭着对心理咨询师说出了这句让人震撼的话。

  专家药方 家长再忙也不能忽略与孩子的交流

  “其实地域隔离造成父母和子女间的留守并非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这样的精神‘留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王丽萍说,“这样的案例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城市里尤为严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广州、深圳这些生活节奏紧凑的大城市,生活的压力让“70后”“80后”的年轻父母们奔波劳碌,每天的加班、应酬耗去了大半的时间和精力,无暇过问孩子的身心情况;还有一些外来务工青年千辛万苦将孩子带进了城,把孩子“留在眼前”却无法“放在心间”,这些孩子刚脱离了在家乡“留守”,却又在城市里成为了“精神留守”儿童。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郑日昌,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中指出,对比以前的城市孩子或农村的孩子,城市精神留守儿童温饱得到满足后,欲望会更大,而且一旦得不到满足,心理就容易畸变。

  对此,王丽萍提醒家长切记两点:一、再忙也要保证与孩子沟通互动的时间,即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二、先清理好压抑的工作情绪再与孩子交流,在试图打骂孩子前要先作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理性思考和控制。

  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师刘静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家长担负着很大的生计压力,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教育孩子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承担起引导孩子的责任。而当前学校在心理健康普及上力度不够,大部分学校在心理咨询师资配备上以科任老师兼职为主,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顾问。“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将心理教育配备纳入评价考核中。”

  缺乏家庭“呵护”是自闭症主要成因

  分析

  去年广东省就有超过15万的自闭症儿童。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儿童自闭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增加为千分之七左右。患自闭症的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多动、不合群等。这些孩子上学后多会出现学习障碍,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据调查,患自闭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另外,专家指出,信息污染是有关专家认定的是目前自闭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际交流的厌倦,从而“影射”到了后代身上。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

  应试教育是“心魔”

  除了缺乏家庭“呵护”,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评判方式容易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断层。专家指出,孩子本身没有太多的攀比观念,他们最需要的恰恰是安全感。于是当父母给孩子贯彻竞争意识时,孩子不太容易接受甚至会抗拒,长此以往,家长与孩子就产生了沟通上的断裂。

  社会转型时期,在与父母亲地域隔离、情感疏离等环境的逼迫下,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评判方式成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成为不少孩子的“心魔”。尽管2010年学生因考试压力而患上心理疾病的数据尚未形成,但大部分心理专家都认为,校园学生因学业原因患自闭症的个案并没有减缓的趋势,而且因此造成犯罪事件和自杀事件也在不断增多。

  有专家在会上尖锐地指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当前,人们的意识和处事方式在发生集体转型,人与人之间没有连接感。因此,个体之间需通过竞争来寻求存在价值,从而导致产生一种集体焦虑。”王丽萍分析道:“焦虑的父母只好把塑造完美自我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而对于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姚一敏则用接触过的案例说明;“很多案例都反映,孩子在取得高分后突出发出‘学好又如何’的疑问。”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家长自我意识的扭转开始。”姚一敏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心理上的波动,就是俗话说的“心灵感应”,家长的意念会在无形中传达给孩子。因此,家长首先需要做的是每天及时清理工作上的不良情绪。“只要家长懂得停下脚步,将心比心,找寻自己小时候最希望得到的爱和尊重,那么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得到,也同样会理解和尊重家长的意愿。”

  家长要给予孩子“尊重式”的陪伴

  成功之谈

  来自香港华夏心理服务中心何沅华在会上分享了自己运用“尊重式”的陪伴方式,与儿子成功沟通的亲身经历。

  儿子小杰(化名)读小学的时候,何沅华总是不放心他与小朋友们到离家太远的地方玩。一次,儿子主动提出要到别的区去,跟伙伴们唱“卡拉OK”。何沅华当时跟大部分母亲一样,第一反应是不希望儿子去,但是她并没有直接跟儿子说“不”,而是坦白地跟儿子说:“妈妈不反对你去,但是心里有点承受不了分开那么远那么久的负担呀!”小杰仿佛意识到母亲的意思,马上说:“那这个区有没有卡拉OK可以唱呀?妈妈你帮我联系一个吧!”

  还有几次,小杰在学校表现不好,被老师“告状”。何沅华在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回到家里也没有立刻责怪孩子,而是巧妙地问他:“妈妈今天心里很不舒服,我总觉得你在学校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告诉妈妈怎么了呢?妈妈不怪你。”每当此时,小杰就会自觉地把事情说出来。何沅华每次听后都笑着征求儿子意见“这件事情之后,你觉得以后要怎么办呢?”儿子又会积极地跟母亲讨论起解决的办法来。

  何沅华表示,自己也是非常忙碌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回家她都先做一分钟的深呼吸,“过滤”掉工作上的情绪,然后利用有限的家庭时间,跟儿子聊聊每天发生的事情,讨论下彼此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我也常教儿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先做一分钟的深呼吸,再作出理性的行动。以致于有时候我有时控制不好的时候,他反而会来提醒我,让我相当欣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王丽萍指出,良好的亲子互动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弥补成年人的心理缺失。“自闭症案例陈康的父亲曾经跟我说,是孩子的事情唤醒了他。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非单方面形成的,而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理缺失,缺乏安全感的个体都需要对方给予‘尊重式’的陪伴,共同构建幸福感。” 雷雨 毕嘉琪 吴金全 涂敏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