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怀念爹爹

2020-06-13 08:40: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爹爹离开俺已经五年多了,最令俺难忘的是他的目光。爹临终时的情景,一幕幕常常浮现在俺的眼前。那时,爹病得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是用他那平静慈爱的目光与老伴及儿女们一一握别的。

  “为人一世,要体体面面够讲究”

  俺爹个头不高,清清瘦瘦的。在家很少说话,却极具威慑力。让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爹的目光了。爹爹的目光里有识、有情、有意、有慧,是属于那种目光里显现德慧的人。

  爹爹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他自己悟出来的,按照他的话叫“目光身影教育”。因此,俺家的家庭教育大都是通过“目光身影教育法”来完成的。爹常说:“好孩子是用目光身影管的,用嘴、用巴掌、用棍棒来管,不是教育孩子的正常所为,好孩子不是管教出来的。”为此,俺常常以能接受爹的“目光身影”教育而自豪,也常以爹能把俺定位一个好孩子而欣喜若狂。

  爹爹是把爱深藏在心底从不外漏的人。常对妈说:“对孩子惯吃惯喝,但决不惯歪歪毛病!”在德慧做人上,爹对俺们要求是很严格的。常告诫我们说:“绝不能因为是书记的孩子就搞特殊、在外面横行霸道。”要求俺们,出门在外要自自然然、端端正正、坦坦荡荡做人。反对扭扭捏捏,萎萎缩缩,苟苟且且混世。

  爹常常仅用一个目光,就能把俺们管住。爹让俺们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小时候,有一次俺犯了错,当时爹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闺女啊,咱这样做,不对啊。”可是他的目光,却严厉得让俺后背冒汗、悔愧难当,犀利得叫俺口服心服,发誓决不敢再犯!

  爹是个说话有数、说话算数的人,属于那种吐个唾沫是颗钉,落在地上砸个坑的真爷们。他教育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人一世,要体体面面够讲究。做人要光明磊落,为人要厚道,出门在外,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些话,俺们也不知听了多少遍,都能倒背如流了,当然主要起作用的还是爹独创的“目光身影教育法”。

  “心里头装着老百姓,眼中才会亮起光明”

  别看俺爹外表看上去威风凛凛,雷厉风行的,能指挥千军万马,实际上可内秀着呢。爹爱戏曲,尤喜黄梅。他喜欢拉胡琴、吹笛子。听妈妈说,爹年轻时,晚饭后,乡亲们都会提着板凳、端着茶杯,自动汇聚到俺家门口那棵老槐树下,坐在爹周围听他讲水浒、聊三国、谈《呼延庆》、说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有时听他戴礼帽穿大褂拉唱《天仙配》《铡美案》、吹《小放牛》《送情郎》等曲目,村里的老少爷们都成了爹的“粉丝”了。

  俺爹没上过学,认字很少,按爹说的叫打着鸭子上架,为了工作,他克服种种困难,自创一套只有他自己才认识的文字符号。数十年来,就是靠着这套特殊文字符号,神奇地完成着他的一篇篇风格独特、异常生动的会议讲稿。

  多年来,爹常骑着他的大金鹿车去县城、去公社开会。回来时,自行车大梁上的蓝色粗布袋里,总装着三样东西:他的开会小笔记本,几本小人书、还有一包硬面小火烧。小人书和小火烧是买给孩子的(小人书爹也看),小笔记本是记录会议精神用的。俺常常坐在马扎上,啃着火烧儿偷看爹的笔记本,看不懂。

  夜深了,俺们都进入梦乡,爹趴在桌上,认真地像个完成作业的小学生,在俺用过了的练习本背面,密密麻麻记着画着明天要传达的会议内容。他先写上阿拉伯数字1、2、3、4……然后再一项一项分别填上会议内容和他思考的内容。咋一看,尽是些点点勾勾拉拉圈圈像天书样儿的东西,像个字可又不是字。

  第二天,在村东头能坐上千人大礼堂里,爹拿着他的天书,绘声绘色地一讲,神奇般变得利利索索、清清楚楚,讲得台下鸦雀无声,很少走神儿的,乡亲们听得心里清清亮亮、明明白白的,当讲到妙处,场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数十年里,能让爹开心的许多事里,大礼堂的建成可以算是一件。大礼堂,曾经是七十年代初俺村盛极一时的标志。爹出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以文化人,以文聚心,以文合力,让百姓农活之余有个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干群交流的平台等目的,提出议题,交支部讨论通过做出决定。但是,按当时的农村实际状况,对一个村级大队来说“建大礼堂?谈何容易”,个别群众表示怀疑。

  爹并没受一些人消极情绪的干扰,还是一门心思地带领大伙迎难而上。建大礼堂的那些日子,为设计、为经费、为工期安排,为人员调配等等,俺爹可没少操心。劳累了一天后的爹回家来,一头扎进里屋继续伏案工作,经常忘了吃晚饭,俺妈喊他吃饭,也听不见。

  爹年轻时落下个肺结核病,晚上经常咳得喘不上气,为防止咳嗽声影响俺们睡觉,所以办公的方桌边上经常会准备一瓶止咳糖浆,如果发病了,就喝上两口压一压。昏黄的煤油灯下,爹坐在那把磨得掉了漆的老式的圈椅里,佝偻着背,抄着袖,静静的对着桌子上的一摞工程图纸沉思,有时好像突然想起什么,迅速拿起铅笔在表格上面快速地点点、划划、圈圈,此刻的爹完全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

  最后,在爹的带领下,全村百姓齐心协力,利用休息时间,一砖一瓦、真心实干,大礼堂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村党支部经常在这里开村民大会、表彰模范人物,请模范人物作报告、举办各种节日庆典等。郭家埠村沸腾了,数千户人家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倾诉交流,畅想幸福!

  一传十、十传百,到后来,连周边方圆数十里的村,都来借大礼堂用,在这里开大会、搞教育、唱大戏。连县里、公社一些现场会也常安排在郭家埠大礼堂召开。

  村委会上,爹说出掏心窝子的话:“心里头装着老百姓,眼中才会亮起光明。咱得让百姓活得像个人样儿,总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为官一任,造福百姓啊!”

  “俺就不信邪能压得了正,此风不可长,必须狠刹”

  小时候,俺就对爹爹经常坐在老式圈椅里深沉似海的目光充满好奇。每次看到爹坐在那里沉思时,俺都会悄没声息,蹑手蹑脚地移到他身边,坐在小马扎上,仰着小脸儿静静地望着爹,就好像在欣赏一尊雕像似的。当爹咳嗽时,俺就噌地站起来、迅速把药瓶递到爹手里,爹才发现他身边的小闺女儿,这时爹都会开心的笑着摸摸俺的头,轻轻唤一声俺的乳名,夸俺是个好孩子,真懂事儿。当时爹爹那洋溢着无限幸福的慈爱目光啊,瞬间就把俺给融化了。等俺长大了,懂道理了,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俺爹遇到数不清的问题和困难时,总有那么多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和勇气,原来他是在静心、显慧、出智啊!

  爹爹济困怜贫,扶危救苦,他热情待人,爱帮助人,有一付菩萨的心肠。可俺爹又铁面无私,一心为公,坚持原则,敢打硬仗,不怕碰硬。在爹爹的目光里,总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正气,不畏强势的慧气,坚韧不拔的刚气,拼命三郎的勇气。目光里演绎出说不尽、道不完的传奇故事。

  俺所在的郭家埠村,有上千户人家。爹爹常说:“咱姓邢的,在郭家埠村,是独门独户啊。过继养老,是拖着棍子来要饭的身份啊。一没有三兄四弟大家族,二没有七狼八虎父子兵。恁爹要想在这村里立得稳,站得住,只能靠也必须靠大公无私和一身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爹爹总是辨得明、看得透、立得稳,挺得直,定得住。他用行动诠释着“任你东西南北风,俺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和大义!

  记得俺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村里有户人家扩占宅基地,违章超标翻修房子。几天里,俺爹到家里苦口婆心的解释有关政策规定,入情入理地做思想工作,并告知了要拆除违章建筑的最后期限。可这家长期以来,依仗家里弟兄多,人多势众没人敢动他们,把支部的决定当成耳旁风,没有一点停工的意思。群众把这个情况反映给爹,爹连夜召集支部会,会议结束时,俺爹慧目圆睁、拍案而起,斩钉截铁的大吼一声:“还反了他了,俺就不信邪能压得了正。此风不可长,必须狠刹!”接着,他又对身边的几个村委干部说:“明天你们都不要动,俺先上,俺带头去扒。看他能把俺怎么样。一旦他们出来闹事,你们再出面!”爹坚定、冷静和沉着的目光,给大家吃了定心丸,支委们深感安慰。会后,爹安排人连夜通知这家,明天下午两点整开始拆除违障建筑。

  当那户人家接到通知后,全家人连夜串联密谋。第二天到处扬言道:“我们兄弟们都准备好铁锨和镢头了,今天谁敢来拆房,就立马铲掉谁的头!”年幼的俺们听说后可被这阵势吓坏了,只见爹不慌不乱,目光镇定地说:“俺对事不对人,村支部为的是集体,他为的是自己,孩子们放心吧,他们不敢闹。村党支部的态度很明确,必须拆!”

  最终,拆除工作进展顺利,果然如爹所料,那家人没一个敢出来阻拦、也没闹腾。

  可是,接下来的半个月,俺家可是热闹了。先是电线被人掐断,接着房西头那排生机勃勃的小白杨被人齐刷刷拦腰砍断,茂茂盛盛的芸豆被整排连根拔起,再后来在俺家街门门槛前发现插了许多雷管儿。当时爹看了只是摇摇头、笑笑、淡淡地说了句:“这家人俺得罪得不轻啊。我知道,这口恶气啊,他是一定要发出来才算完的,咱就让他发吧。”并且嘱咐俺全家人,谁也不许议论和参与互动这件事,要和平常日一样,见面该问好问好,该打招呼照样打招呼,咱权当不知道是他家干的。爹还说:“放心吧,事不过三,破坏够了,折腾得没意思了,他自然就消停了。”那一刻,俺爹目光里充满慧智、大爱和宽容。

  “豁出我这条老命,也要把郭家埠村搞出个样来”

  七十年代后期农村经济改革以后,爹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连做梦都想着给村里寻出路,常常半夜爬起来静静地伏案工作到天明,心里筹划着郭家埠的美好未来,盼望能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爹数十年不懈努力,带领着全村百姓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排除千难万阻,最终创办起三个村办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的郭家埠德风更显扬了,民风更淳正了,百姓们更富了,生活大改善了,劲头更足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更宽广了。

  妈常说:“恁爹这辈子啊,心里只有集体,只有百姓。咱家的东西,在他眼里都是集体的,不知什么时候他就拿到大队去使用了。”记得八四年,俺家刚买了台电视,俺兄妹还没捞着看上几回呢,爹就把它悄悄搬到厂里,给外地来村打工的工人们看,对妈说:“年轻人喜欢新鲜玩意儿,出门在外孩子们都不容易。有个电视看,他们就少想家了,也好安心工作不是。”

  俺妈常讲:“对恁爹来说,家就是旅馆,睡个觉儿。家就是饭店,吃个饭儿。家里的事再大也不是事,村里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啥事儿,他都不管。孩子啥时生日,他都不知道。做菜忘放盐,他也吃不出来。”但是村里那些弱势穷困户,一户户早就清楚地记在他的小本本上,每家每户如数家珍般时时刻刻都挂在爹的心坎里。所以,乡亲们都信任他、服气他和尊重他。遇事总爱和他商量。这些事俺是在爹去世后,从街坊邻居嘴里得知的。

  爹是个十分刚强之人,很少见他流泪,但唯一让爹偷偷落泪是俺二哥的死。四个孩子当中,数二哥最随俺爹了,爷俩的肤色眉眼、脾气性格、说话方式、就连走路姿势都象极了,活脱脱是俺爹的翻版。所以二哥也是爹最当意的儿子。

  听妈说,俺妈生俺那年,她在月子里,下不了地。爹昼夜在大队里忙于准备组织全村秋收,当时大哥当兵在外,三哥岁数又小,面临地里的地瓜马上就要收获,可俺家里的地瓜储藏窖却还没着落。这副重担只能落在当时只有十二岁的二哥身上,那段时间正好遇上连绵秋雨,本来就瘦弱的二哥,独自跪在泥水里挖地窖,挖挖停停、停停挖挖,二哥拼尽全力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地瓜窖挖成了。可是窖子挖成后,二哥也病倒了。那年秋天,二哥常说腿疼的厉害。当时爹也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小孩玩、跑累的,只是说一句:“好苗不在养上,好孩儿不在贵上,我十三岁就当整劳力上山干活了,男小子别太娇气,没事儿,睡睡觉休息几天就好了。”说完就又去忙村里的事去了。就这样,一拖再拖,二哥由风湿转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后来二哥自行车都骑不动了,再后来连学都上不了了。开始爹也托人找了不少当地一些医生,吃了不少药,可病总不见好转。

  二哥十六岁时,一天,俺爹摸着二哥的头说:“儿啊,爹现在太忙抽不出空来,等空闲了,带你去济南大医院看看。”二哥听后兴奋不已,马上给在北京当兵的大哥捎信报告这一好消息。为此,大哥还特意给弟弟捎来了一双小白球鞋儿,好穿着去大济南看病。可爹实在太忙了。虽然答应了,但看病的事一拖再拖。二哥一等又是一年多。

  二哥十八岁那年,爹对二哥说终于能抽出时间带他去济南看病了,二哥兴奋地一夜没合眼,连夜写信给大哥说:“大哥,这回咱爹真的要领俺去济南大医院看病了,你送给俺的小白球鞋儿都刷了多少遍了,现在都成了旧鞋了。”

  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次济南之行,却成了俺全家人与二哥的永别。俺二哥瘦弱的身子紧紧斜偎在爹的怀里,死在去往济南的公共汽车上!抱着二哥骨灰盒从济南回到家的爹,一句话不说,一头钻在炕上迷糊了三天三夜,发着高烧,不吃不喝,只是长长叹气、泪流不止,把家里人全吓坏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爹在临终前夕,嘴里一直还在咕念着:“俺对不起老二啊,这些年一直不敢碰这件事,俺常常做梦,总梦见老二在俺怀里喊:‘爹……快救……救俺……俺难受……喘不上气来……车怎么还不到……还不到大济南啊!’”边说着,老泪止不住流淌下来……

  俺爹是个苦命的孩子。四岁过继到舅舅家养老。按双方老人约定,养老必须跟着舅舅姓,终生不许改姓。爹十三岁就出去给当地大户人家当小长工,吃了不少的苦。是共产党把他从苦海里救出来,过上了正常人的日子。爹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的今天,是共产党信任俺,把几千户老百姓的事情交给俺来做,俺如果干不好,怎么对得起党和乡亲们,豁出我这老命,也要把郭家埠村搞出个样来!” 实践证明,俺爹没有食言!

  解放后,爹二十三岁担任俺村第三小队队长;三十一岁全票当选郭家埠这个号称千户村的党支部书记;到退休时爹当了三十一年党支部书记。那些年里,爹时时严守做人本分,处处以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清廉为官,造福百姓。”是他不变的信条!

  记得爹刚退下来那年,村委和厂委联合给爹送来一幅匾额,上面刻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八个字。他沉默在匾前不说一句话。妈打趣地说:“你这老东西啊,一辈子没给子女置下房子置下地,攒下钱财留下物,就下了这么个大蛋,也不知道放哪儿才好。”爹表情深邃又凝重,像是没听见。一旁的俺怼了一下俺妈一下,示意别再说了。俺说:“妈你可别这样说,俺爹留给俺们兄妹的名声、威信和影响,可比那钱财房产重要千倍万倍,这是俺爹留给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个大蛋可是了不得的,它会蛋生鸡,再鸡生蛋,是俺们祖祖辈辈传下去的传家宝啊!”听到俺这番话,爹欣慰地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里闪烁着孩子般的纯真和喜悦,更有被亲人理解和读懂了的释怀。多少年过去了,俺还清晰地记得爹爹当时目光里流露出的纯真、宽慰和幸福。

  郭家埠的百姓们都信任爱戴爹,爹也时时心系百姓、关爱百姓。他是把集体、工作和百姓当成他生命的全部啊!以至于刚退休下来那阵子,还常常会情不自禁拉出自行车要出门上班,当他意识到已经退休了,才把车缓缓倒回来,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没办法啊,老了!”那一刻,爹爹目光中流淌的那种英雄垂老,怅然若失的落寞和失落,让人看了心疼。

  “老邢啊,俺来送送你”

  一个冬天,这个正直、清廉、辛勤了一辈子的老人,在八十七岁那年静静地走了!

  俺爹出殡那天,天阴沉着脸,空中飘着雪花,北风使劲摇晃着村口那棵大槐树的枝干,发出阵阵哀鸣,就像是在倾诉——再也听不到老友来树下讲八路军打仗的故事、再也听不到老友《铡美案》的胡琴声、再也听不到老友《小放牛》的笛声,再也看不见老友风里雨里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的瘦弱身影。在去往坟地的山路上,茫茫飞雪中,自发组织起来为老支书送殡的队伍足足有二里长,就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银帘白幕中,乡亲们胸前戴着白花,怀里捧着白色花圈,默默哀行。

  记得爹去世那天,有三个老乡亲,让俺印象特别深刻、难忘。一个是俺村里有个腿脚不利索的大爷,在儿子儿媳的搀扶下,拄着拐杖,来到爹的遗体前,老泪纵横,深鞠三躬哭着说:“老邢啊,俺来送送你。当年要不是你帮忙,豁上时间搭上东西,一次次骑车往返一百多里,去说服俺亲家,把儿媳妇给俺叫回家,俺儿子到现在还在打光棍儿,俺也没孙子抱啊!俺家团团圆圆没有散,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多亏你老邢的帮忙啊。”

  另一个是俺们村的一个傻媳妇。她原本在外村赶集,听说俺爹走了,丢下东西匆匆忙忙往回赶。到俺家一进门,扑通一声,跪在了爹的灵堂前,嚎啕大哭,“今后,俺再也看不见俺三哥了,俺三哥不欺负穷人,从来不瞧不起人,人人都嫌弃俺傻,可只有三哥对俺全家好。”边说边哭,让人听着心酸流泪。

  还有一个是俺村里有个八十九岁的老瓦匠,得知爹走了,非要亲自去给俺爹修坟,“老邢人好啊,平日待俺好,好事都忘不了俺,每年大年三十都骑车去给俺送钱、送面和送物,初一必到家里给俺这个孤寡老头子拜年。如今他走了,说什么俺也要来送送他,他为俺们老百姓辛苦一辈子了,好好给他修修坟,让老邢能休歇得舒服点!”老瓦匠泪流满面地哭诉着!

  俺记得,当送葬队伍路过郭家埠大礼堂时,乡亲们都忍不住驻足哀念,对着大礼堂深深鞠躬、泪如泉涌。俺仰望着大礼堂门顶墙上镌刻的“艰苦奋斗”四个大红字和中间那颗闪闪红星,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显得那样鲜艳,就象俺爹的德慧目光在天穹中闪耀,赤红!赤红! 邢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网课中的成长

    “网课开始喽!”我坐在电脑屏幕前焦急地等待着,桌上早已放好了书本。因为疫情,家里变教室、屏幕成黑板——我和老师通过网络相聚在“空中云课堂”。[详细]

    06-10 15-06大众网·海报新闻
  • 致敬坚守者

    [详细]

    04-13 14-04大众网·海报新闻
  • 网上祭奠革命英烈感想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的节日,也是缅怀先烈的节日。今年的清明节是特殊的一次。因疫情影响,我们不能去烈士陵园祭奠。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英雄先烈们为了祖国和人民所付出的一切。[详细]

    04-13 14-04大众网·海报新闻
  • 中国力量

    [详细]

    04-13 14-04大众网·海报新闻
  • 假如疫情结束,我多想……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球,让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这场疫情彻底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我每天都宅在家里,上网课、写作业,看书……我非常渴望疫情快点结束。[详细]

    04-13 14-04大众网·海报新闻
  • 薄荷的自述

    [详细]

    04-13 14-04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