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烟台市名师名校长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7-07-13 17:07:00   作者:

  大众网烟台7月13日讯 (通讯员 黄斌 记者 邢晨)为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打造一批教育领军人才,7月13日,烟台市教育局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方式,召开了烟台市名师名校长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全市中小学校长(含中职)、公办幼儿园园长、齐鲁名师、名校长、烟台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人选,含幼儿园、中职),以及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共计1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名师名校长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此前,烟台市教育局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名师名校长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名师名校长建设工作推进力度,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健全配套机制为基础 加大工程保障力度

  烟台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有关科室和单位各自职责,配齐配足人员,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全员参与、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县、校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为名师名校长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培养打造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建设梯队。

  今后推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以及更高层次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职称荣誉时,将加大从各级名师名校长中的推荐比例。加大投入力度。市县努力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为名师名校长培养提供经费保障。中小学校按照比例落实培训经费,专门用于教师培养培训。

  以内化提升素质为关键,加大个人成长力度

  加强理论素养提升,制定三年阅读规划,确定阅读书目,组织名师名校长(人选)开展阅读研修活动,每人每年至少需要完成规定书目的阅读;在参与教育教学成果研究方面,每位名师名校长(人选)在三年考核期(培养期)内至少发表1篇省级以上论文或主持1项省级以上课题。

  规定烟台名师(人选)承担中小学教师“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业务指导、烟台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项目和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每学期至少执教1节县级以上公开课;烟台名校长(人选)每学年在本校内听、评课不少于60节,为本校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不少于3次;名师名校长(人选)在考核期(培养期)内至少参加1次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以实施精准培养为重点,加大人才储备力度

  重视名师名校长队伍梯次建设,既关注眼前名师名校长培养,也放眼长远优秀青年教师和校长培养,为名师名校长队伍积蓄后备力量。在现有名师名校长及培养人选中,选定一部分年轻、优秀、发展潜力大的好苗子,进行重点跟踪培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帮助他们在综合奖励、论文专著、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积累发展,推动其尽快成长。

  加快建立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完善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遴选一批思想政治过硬、有教育情怀、有组织领导才能、教育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精准重点培养,为名师名校长建设提供后备人才支撑。

  以强化示范引领为抓手,加大培养宣传力度

  坚持“培养+引领”的一体化名师名校长建设模式,把示范引领作为名师名校长培养和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名师名校长网上访谈、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志愿送教下乡等活动,加强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扩大宣传影响力,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县域内重点培养打造名师名校长品牌,探索开展横向县域间名师名校长团队送教培训活动,加强县市区、校长和教师间的互动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化水平提升。加大培养宣传力度,筛选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宣传,打造名师名校长品牌,让名师名校长成为一种追求,成为一种责任,成为一种使命,形成“学名师名校长风采,走名师名校长之路,创名师名校长业绩”的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评估考核为动力,加大长效管理力度

  加大对县市区工作考核力度,将名师名校长(人选)入选情况作为县市区年度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按照《烟台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烟台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和人选实施方案等要求,对烟台名师名校长人选进行管理和考核,加强人选学习研究能力培养,加大督促指导和跟踪培养力度,促进其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培养期满进行届满考核,对达不到培养指标要求,完不成培养任务的名师名校长人选,不予认定烟台名师名校长。出台《烟台名师名校长考核管理办法》,对已经认定的烟台名师名校长进行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凡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可保留称号,对于违反师德要求或科研成果薄弱,示范引领不积极,履行岗位职责不力,达不到考核指标要求的,取消烟台名师名校长称号。

初审编辑:胡昌辉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