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2009 > 健康2009求医问药

认准阿司匹林适用与不宜

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辑:   2014-10-24 09:36:00   作者:

原标题 [认准老药阿司匹林的适用与不宜]

  “在人类历史上,阿司匹林堪称全世界最著名、最传奇、最经久耐用的药物之一。”近日,哈尔滨市公安医院急诊急救中心主任及麻醉科主任张鲁主任医师在一次有关“预防心血管疾病”知识的健康讲座上介绍说。

  1874年,苏格兰医师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两年后他的实验报告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在这之后,其他的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并制备出水杨酸钠,证明了它的退热和止痛消炎功效。1899年2月,德国拜耳公司首次以“阿司匹林”(Aspirin)的名字注册该药。1982年,英国著名药理学家约翰因为首次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过度聚集作用,捧回了诺贝尔医学奖。1988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44%,从此掀开了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脑血栓的新篇章。

  张鲁主任说,从20世纪70年代到今天,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已被全球200个项目、近20万人参加的临床试验所证实。小小的一片阿司匹林竟能使冠心病事件和脑血栓急症减少1/3,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减少1/6。2007年,美国预防医学会还将阿司匹林列为目前最有效的三种预防医学措施之一。

  “尽管如此,阿司匹林也绝非万能的神药,也还是有一定的副作用,不是人人都能服用的。”张鲁主任介绍说,2010年发布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阿司匹林主要适合以下人群:

  ①血压控制满意(<150/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患者,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年龄50岁以上,有靶器官损伤,有糖尿病病史者。

  ②糖尿病同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血压、肥胖或超重、蛋白尿、血脂异常。

  ③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项)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年龄大于50岁、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④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80岁以上的老人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要慎重(可能使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增加)。

  临床观察表明,阿司匹林目前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胃肠黏膜溃疡和出血。张鲁主任告诫说,下列人群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性疾病,阿司匹林过敏者;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皮下青紫、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鼻出血等),脑出血患者半年内不宜服用;患有哮喘、痛风的患者急性发病时须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

  张鲁主任特别强调,阿司匹林并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作用仅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防治血栓形成,每天75~150毫克长期服用才有效。一般不宜随便停药,尤其是接受过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内放了支架的人更不能随意停用。

  张鲁主任最后介绍说,阿司匹林服用时间没什么讲究,其半衰期较短,吸收速度较快,一旦吸收对抑制血小板的效果持久,所以不存在什么时间服用更有效的问题,关键在于坚持每天服用。为减少此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可采用肠溶制剂。

  知识延伸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减少群体发病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