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奋斗:陪伴,让精神科充满人情味

2019-08-15 10:4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编者按:无论手术刀尖的一丝不苟,还是无影灯下的全神贯注,无论端坐诊室的不厌其烦,还是深入山区的不辞辛苦……广大医务人员用责任兑现信任,用使命“擦亮”身上的白大褂,越是艰辛越有奉献精神。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烟台大众网,共同推出“引领·传承·奋斗”系列报道,以弘扬广大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汇聚磅礴之力。

  大众网·海报新闻烟台8月15日讯 (记者 姚辉 通讯员 丛冰 孙晓梦) 精神科医生,一个需要更多爱心、更多责任和担当的职业,有着太多不为人所知的付出。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每天面对喜怒无常的患者以及他们失衡的内心世界。无边岁月,日复一日,精神科医生用奉献和守望,收获着不寻常的人生。

隋忠庆到临床科室指导工作

隋忠庆对各临床科室的运行病历进行质控

隋忠庆对来院复诊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隋忠庆:岁月静好 愿儿时梦想成真

  “睡不着不要太紧张,相信我,吃了药之后,今晚一定能睡个好觉。”在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的门诊诊室中,医务科副科长隋忠庆正耐心开导一位来院复诊的患者。“每次门诊坐诊,除看病外,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用药指导也非常重要。”隋忠庆告诉记者。

  “患者和家属对你微笑,感谢你,是希望你的医术能更好地帮助到他们。”从儿时偷偷拿乡医父亲的听诊器玩,到如今独挡一面为患者诊治,隋忠庆越来越理解父亲当初说过的话。“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只有医术高超才能赢得患者的认可和尊重,并不是只有态度好患者才向你微笑。”

  精神疾病与其他躯体疾病不同,不仅治疗周期长,而且很多患者就医之路异常曲折,家住吉林的陈女士(化名)就是这样。有着七年抑郁症病史的她,先后在长春、沈阳等各大专科医院诊治过,但一直没有好转。陈女士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愿接触人,整日忧愁不安,以泪洗面,甚至产生了自杀倾向。

  在朋友的介绍下,陈女士来到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在这里,她遇到了隋忠庆,也随之改变了自己的后半生。“了解患者病史,回顾治疗经过后,我又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为陈女士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隋忠庆告诉记者,治疗期间,心理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贯穿始终,并对陈女士的丈夫进行了相应的健康宣教,重建了家庭支持系统,健全了良好的治疗联盟关系。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陈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如今已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感觉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隋大夫,你不是救了我一个人,你是救了我们全家。”面对陈女士不远千里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隋忠庆在幸福感满满的同时,也再次回想起父亲的告诫,“学医是个严谨的职业,一脚站在医院,一脚站在法院。”为不断进步、不断提升,隋忠庆像父亲一样,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不忘业务学习,积极争取到国内各大专科医院进修深造的机会,虚心学习精神科先进技术和理念,以圆自己儿时那个“要像父亲一样去帮助更多病患”的梦。

  “隋大夫,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杀。”一天深夜,隋忠庆接到了一个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这是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当时已经很晚了,但一听他的话,我整个人立马就警觉起来。”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隋忠庆与该学生建立了信任关系,耐心地听其倾诉,通过陪伴、共情、鼓励其主动情绪宣泄、支持、认知干预等心理疏导方式,不断安抚该学生的情绪,最终让其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挂断电话后,隋忠庆又第一时间联系该学生家长,告知了患者现在的病情、治疗方案及防范意外发生的措施,得到了患者家属的支持,为下一步治疗打好了基础。

  “在患者迷茫时或要发生伤害行为时能第一时间想到我、联系到我,这就是信任;我能尽心地帮助到他们,这就是成功。”正如隋忠庆所说,“医贵乎精、仁术济世”乃医者之治学精神,也正是“尊重生命、人道为先”的仁爱之心,让隋忠庆14年来始终如一、尽心尽职,一直为着儿时的梦想而执著前行。

患者想家情绪不稳定,王飞飞耐心开导患者

王飞飞与医生们进行查房

王飞飞为即将出院的患者下医嘱,详细备注各药物用法用量

  王飞飞:信任,带来职业的幸福感

  精神科医生是心灵的陪伴师、按摩师,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要懂得共情与沟通。与急诊室的生死抢救、肾上腺素飙升不同,这里看似平淡无奇,却也尝尽人间百味。

  15年前,怀着“救死扶伤、解除他人病痛”的理想,高中毕业的王飞飞踏进了医学院的大门;15年后,已经成为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医疗六科副主任的她,对医生这个职业,又有了更加全新的理解。

  精神科医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更是一份需要用心做好的工作。“刚开始,只想着能为患者治病,但工作后发现,仅仅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走进患者心里,体会他们的痛苦和家属的无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鞭策自己,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认真负责,对每一个治疗方案更加严谨规范,尽自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家属减轻负担。”王飞飞说。

  2018年某天的深夜,王飞飞在值夜班时接诊了一位言语行为冲动、赤身裸体的男性老年患者,家属因为身受其害情绪也比较激动,强烈要求医生直接收治入院。但考虑患者起病较急、年龄偏大、躯体疾病较多的实际情况,王飞飞初步认为,该患者极有可能是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引发的精神障碍,目前躁闹的症状或许恰恰掩盖了其真正的躯体发病。

  随即,王飞飞一边对家属进行耐心解释,一边为患者进行查体评估。但此时患者家属却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甚至开始了言语攻击。王飞飞没有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继续细致专业地为患者查体。在给患者注射了一支镇静剂后,患者情绪开始慢慢稳定下来,此时王飞飞发现,患者血压偏高,心律不齐等一系列问题逐一暴露出来。长期的临床经验告诉她,患者必须马上到综合科医院做更进一步的检查,但她的建议却遭到了患者家属的一致抵制。

  “一听还要到别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患者家属表现出的不信任和不情愿让我很委屈,但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经过进一步检查,患者被查出高侧壁心梗,经积极抢救后方才转危为安。”顶着家属不解的谩骂和指责,王飞飞坚持自己的诊断,经多方动员,家属才勉强接受了她的建议。

  虽然在病情处理过程中受了不少委屈,但王飞飞告诉记者,事后,当患者家属在电话里表示感谢,并对当时的不当行为进行道歉时,自己的委屈还是很快就烟消云散。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王飞飞很难准时下班,哪怕是在哺乳期,也很少能按时回去给孩子喂奶。无奈,婆婆只好给孩子喂奶粉,王飞飞的两个儿子可以说是奶奶和着奶粉养大的。而且经常的夜班,也无形中疏离了母子亲情的培养与传递,让王飞飞在面对孩子纯净的小脸时,总是有倾注不完的爱与补偿。但又恰恰总在此时,病房或患者家属的电话又响了起来……

  回想起这些,王飞飞一直感到愧疚和难过,但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她只能选择坚持。“最初是想当了医生之后,能为家人的健康尽一份力,但实际上不仅没有,而且还常常把家人放在了一边。”王飞飞说,工作虽然辛苦,对家人虽感欠缺,但每当收到患者或家属的致谢后,幸福感和荣誉感还是油然而生,这让自己知道,曾经的选择没有错。

董少鹏在病房询问患者病情

董少鹏组织患者进行团体治疗

在病房的图书角,董少鹏与患者一起阅读,帮助他们社会功能的恢复

  董少鹏:陪着患者日日健康 岁岁进步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医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医学提供的不仅是一份份治疗方案,心灵上的理解、慰藉和共情也同样很有力量。

  精神科工作不同于其他临床工作,患者大多存在暴力、自杀、自伤等行为,同时,家属及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匮乏乃至偏见,迄今为止也普遍存在。2006年,刚刚医学院校毕业的董少鹏没有像同学们一样选择外科、心内科等热门专业,而是选择了“冷门”的精神科作为自己日后奋斗的“主战场”。

  在很多人看来,外科因为手术多、体力消耗大等原因,会更加适合男医生。但在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医疗二科副主任董少鹏看来,“医者仁心”这四个字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在于与患者交心,打开他们的心扉,平复他们混乱的心灵。“精神科服务的对象性质特殊,我们不仅仅是在为患者治病,更要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来改变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对他们的看法。”董少鹏说。

  13岁,不仅是花一样的年龄,更应拥有诗一般的梦想。但13岁的小美(化名)却因为校园霸凌事件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见到小美之后,面对孩子的冷漠,董少鹏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露出不耐的神情,而是不断轻叩孩子的心门,让她慢慢接受心理医生,并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小美所在学校、霸凌事件双方当事人和双方家长进行了多次联系沟通,从事件表象查找问题思想根源。经过长期的心理干预,小美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新回归校园,回到了同学们身边。

  “‘叔叔,我成绩进步了’‘叔叔,我又交到了新朋友’每次随访,听到孩子高兴地讲叙自己的开心事,我都能切实感受到她心灵的愉悦,不禁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董少鹏说。

  “只是把病看好了,称不上好大夫,只有关注患者未来发展,才是一名真正的好医生。”每当想起实习时老师的教诲,董少鹏都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在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的服务是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的,需要为患者提供药物、心理等全方位干预,这也是精神科工作更加辛苦的一个原因。”董少鹏告诉记者。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严重社会、医学问题。67岁的姜女士(化名)因为记忆力下降来到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就诊,因之前曾在多家综合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所以在确诊老人患有老年痴呆后,全家惶然,一时无法接受。经董少鹏详细分析病情、耐心沟通后,病家这才接受了治疗方案。

  虽然一直在积极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姜女士的病情却愈发严重。董少鹏表示,“从目前的医学条件来看,老年痴呆症是无法治愈的,大夫能做的只是让患者和家属熟知病情,争取病家的理解,并尽全力延缓症状的进一步发展。”

  姜女士在出院时,对董少鹏的专业治疗和细致关怀表示了感谢。她说,知道了自身疾病的不可逆后反道坦然了,能够提前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规划。“能在失去所有记忆之前,完成自己的每个心愿,也此生无憾了。”听到患者的话,董少鹏的心中虽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欣慰。

  “很少能治愈,经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这句西方医学界的名言道出了医者最温暖最坚定的心声。很多时候,医生面对疾病也是无力的,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医道却亘古不变,那就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达天意,追求真理,下对人心,脚踏实地。

  董少鹏说:“能陪着患者日日健康、岁岁进步,也是一种职业幸福。”

初审编辑:胡昌辉

责任编辑:石语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医路引领:是中医让我收获了幸福与荣誉

    中医、京剧、国画,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而中医药学则被称为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详细]

    08-16 17-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医路传承:想要做“圈粉”无数的牙医叔叔

    儿童害怕看牙,这一直是困扰牙医的一个难题。传统的方法通常是医生、家长齐上阵,而舒适化治疗技术消除了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能让儿童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但要想做到这一点,不仅仅需要先进的治疗手段,更需要走进儿童的心里,获得他们的认可。[详细]

    08-16 17-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烟台爱尔眼科医院爱心慰问蓬莱基层职工

    “公路筑通衢 用爱传光明”。8月14日,烟台爱尔眼科医院联合烟台大众网走进烟台市蓬莱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为这里50余名职工送去慰问品和免费健康眼科检查。 [详细]

    08-14 17-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援藏医生曹伯峰:援藏精神将一直与我同在

    2018年11月1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曹伯峰奔赴距离烟台4500多公里的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医疗援助了整整8个月后,2019年6月底,他顺利完成援藏医疗对口帮扶任务载誉而归。提起援藏的这240多个日夜,曹伯峰直言这是一次值得铭记一生的难...[详细]

    08-13 18-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开展新职工岗前培训

    8月13日上午,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举行2019年新职工欢迎仪式,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及57名新入职员工参加了活动。[详细]

    08-13 14-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产妇术中大出血 烟台市中心血站紧急送血

    近日,烟台市中心血站供血科像往常一样根据当日供血计划常规备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栖霞市人民医院输血科打来电话,称一名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突发大出血,病情凶险,急需AB型悬浮红细胞、冷沉淀、病毒灭活血浆等血液成分,本院库存血液成分不足,希望血...[详细]

    08-13 11-08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