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将提升银行业集中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2013-10-29 09:08:00
原标题:利率市场化将提升银行业集中度 巴曙松
利率市场化是对商业银行的一次洗礼。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集中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阶段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会增加银行业的系统风险和脆弱性。因此利率市场化往往会导致行业中最脆弱的银行破产,降低行业内银行的数量,起到增加行业集中度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行业价格竞争中,也会促进银行增强利率预测、风险管理能力,给适应能力强、新业务开发创新能力高的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升其竞争力。特别是中小银行价格竞争可能使处于行业统治地位的大银行市场份额降低,起到降低银行业集中度的作用。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1970年开始,持续至1986年。其整个市场化进程可以看作是放松《1933年法案》中的“Q条例”管制的过程,其改革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商业银行在上述两种力量的推动下,市场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在1985年以前,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占银行总数量小于50%,到1994年,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数量达到63.4%。同时,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数量占比从1990年的8.5%上升到1991年的15.9%,并持续上升。这些数字均表明在利率市场化以后,规模比较大的银行数量占比有所提升,行业集中度上升。
日本利率自由化改革始于1977年,持续至1994年结束。日本以国债利率自由化为突破口,采取了先国债、后其他品种;先在银行间实行市场利率,后在存贷利率中实行;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步骤。90年代以前,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金融业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经营效率一直不高。90年代初,利率市场化结束,日本经济同时遭遇了泡沫的崩溃,主要银行都出现了巨额不良资产,金融机构倒闭事件不断发生,国际竞争力迅速下降。面对欧美银行业重组步伐加快的局面,日本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经济泡沫的破裂加剧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改革风险,银行业为寻求安全避险,发生大规模的并购重组,行业内数量降低,集中度上升。
从两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利率市场化改革会造成银行业总体数量的减少,并且对行业集中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使行业竞争加剧。
具体到中国的实际,一方面,银行业现有集中程度很高,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比达到2/3以上,市场处于被保护的垄断状态。对于利率市场化前期银行业相对分散的美国来说,利率市场化尚且引起了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由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担忧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行业集中程度;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讲,由于我国中小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还远不足以应对利率自由化带来的冲击,可以推断,基于良好的风险控制而带来的对集中度提高的对冲效应,至少短时期内还十分有限。不难想象,由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部分中小银行可能会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而降低市场份额,甚至被迫退出。
中国银行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这些可能会出现的危机。一方面,银行自身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提高防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大地发挥集中度提高的对冲效应。另一方面,银行业要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以建立和维持健康的市场结构,促进整个行业平稳发展。
责任编辑:许堂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